趋势网讯:
媒体日前报道,优酷土豆(NYSE:YOKU)公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作为优酷和土豆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的第一次,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净营收7990万美元,同比增84%;净亏损1460万美元。同比扩大92%。
看增长,还是看亏损?这是个问题。
有人说,营收增长迅速,但亏损增长更快,这可不是一个好的趋势。但在我看来,其实恰恰相反。
季度财报仅仅只能够表现企业短期营收这样一个非常片面的角度。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它们既不能概括悠久的历史,也不能映射长远的未来。尤其当一个企业面临经营策略的重大转变、处在两代创新产品之间的空窗期、合并抑或收购这样重大战略举措的时候,短期财报往往都显得比较难看。但是,却丝毫不会影响企业在未来可能释放的灿烂和光芒!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优酷土豆恰是在第三季度完成了合并。正因为两家企业的合并是在这个财季完成的,不仅土豆的业绩数据未能完全纳入(纳入部分仅约1/3),而且反过来,合并所需的一系列费用却都作为成本计入财报了,包括会计、律师事务的花销等等。在任何一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并或收购案当中,这都是一笔不菲的成本支出。所以,首先在这一点上,亏损就要大打折扣。况且此类花销总体上讲是一次性的成本,没有延续性支出,丝毫不会从负 面对未来(包括四季度)的财报构成影响。届时,相关数据自然会有很大的改善。
《哈佛商业评论》观点认为,快速行动和快速完成是合并和收购成功的关键。优酷和土豆的合并,在我们看来决策非常果断,行动也很干脆,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完成了所有的过程,所以对财报的负 面影响必然是非常短暂的。
移动互联网在经历了飞速发展之后,已经成为当下IT业界血战的沙场,也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最大的技术发展主题。iPhone、安卓、小米、联想,几乎所有的IT名企都在做智能终端,就连百度这样的国内传统互联网老大也在做,似乎掌握了终端就掌握了移动互联网。但实际上,掌握终端只是掌握了移动互联网的一端,另一端则是内容的提供。大大小小的视频企业都居于这一端,谁掌握了这一端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而这一端未来的真正较量在于资本,在于创造、生产和获取内容的能力。《哈佛商业评论》还认为,“当公司以削减成本为主要目的时,并购是效果最好的手段”。优酷和土豆作为中国视频行业的执牛耳者,在这个时机选择合并,无疑能够大幅度提高议价能力、降低获取内容的成本,对提高企业的财务弹性大有裨益。
财报有一个明确的分界日期和分界线,而合并带来的资源整合不是从文件签署之后才真正开始的。资源整合从合并之前两个企业的考察和谈判就已经开始,并且必然在合并产生的新企业贯穿持续的管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磨合期,从其他知名企业的成功合并(或者收购)经验来看,这个磨合期短的可能经过一两个季度,长的可能经过3、5年。磨合期的必然历程包括管理层组织机构的调整、业务配置的重构、审计关系和人力资源的协调,不一而足。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相近,那么磨合期会比较短;相反,如果企业文化相差较大,那么磨合期会持续较长时间。但不管怎样,磨合期之后都会迎来更好的全局气象和发展势头。即使是像联想整合IBM的PC业务这样的案例,因为企业文化横跨东西方的关系磨合的难度较大,但在3、5年的磨合之后,也收获了喜人的增长。相比之下,优酷和土豆拥有相近相似的企业文化,可预见的磨合期不会太长,可能在一两个季度之内就能收获漂亮的财报表现。
天才如乔布斯,也不能每个季度都提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更何况优酷土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合并的圆满完成,优酷土豆的未来收益不仅可以抵偿企业所付出的升水价值,而且有能力在未来财季创造更大的协同效益。作者:瞬雨自由评论人,技术经济观察家《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中国科学报》金融专栏作者其它专栏:《互联网天地》《软件工程师》《当代经理人》《网络导报》特约撰稿:《中国文化报》《新财经》《传媒》《中国计算机报》《投资与合作》《通信产业报》《中国经济与信息化》《每日经济 新闻 》等等
我觉得这事就不该私了,都出了事故责任认定书就该按程序走。这样又博不了流量,也可以安心理赔,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