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移动互联网江湖中的巨无霸企业,往往都属于大型流量黏着平台,无论是以搜索引擎、即时通信、还是电子商务形态存在,这个平台存在的基本前提是必须实现海量的用户流量黏着,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盈利转化。总体来看,大型流量黏着平台在整个互联网中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但来自于技术演进的挑战、替代模式的挑战以及管制政策和商业环境的挑战始终在伴随着他们。互联网巨头们对于种种挑战的应对策略大致有四种。
策略之一:夯实优势
百度、腾讯、淘宝、盛大等在各自领域取得先发优势的巨头们,始终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自己在PC和智能机上的第一眼球位置。无论广告推广,还是应用程序下载布放,巨头们始终不遗余力,因为它们的基础优势始终在于规模。
巨头们始终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与架构升级,以持续保持先发优势。比如谷歌除在传统搜索技术之外,对于相关的语义搜索、社区搜索、场景搜索、垂直搜索始终保持着持续研发,力争在搜索技术上走在业界前沿。而对于在即时通信领域的先发优势,腾讯也在积极利用高投入研发以及缜密的专利策略来确保自己的核心阵地不失,平台巨头们均为夯实心竞争力努力。
此外,巨头们还普遍选择开放平台策略,支持用户采用账号登录的形式,在其它互联网入口处登陆。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一家流量黏着平台的发展,其实都希望把自己定位于更底层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使用户处处可以使用。当这些平台的功能弥漫于整个移动互联网空间的话,那它们就真正成为一个生态体系中的基础设施。
策略之二:一体拓展
流量黏着平台的巨头们都充分意识到,作为一个平台提供商把自己的市场地位维系在单一业务基础之上是不牢靠的。它们必须通过业务的扩展部署,并且在业务与业务之间形成一套坚实的、密不可分的、可彼此支持的、有机组合的业务体系,才能进一步夯实自己的核心能力
以腾讯为例,腾讯的核心业务QQ,实际是建立在强关系基础上的社交平台,但腾讯时刻保持着对社交关系发展的关注。在弱关系拓展方面,从用户数上腾讯微博已经开始超过新浪微博,这也是腾讯强有力的一种防守反击策略;此外,腾讯还通过微信的拓展,进一步实现真实社交关系与虚拟社群关系之间的融合黏着。在用户界面门户处,腾讯推出自有门户网站和浏览器,保持流量黏着平台霸主地位。
同样,百度也是如此。百度对于搜索引擎的传统思路现在进行了颠覆,也就是搜索引擎正在“变重变胖”,并不希望用户很快离开,而是希望用户始终在基于搜索引擎所构筑的平台中,进行各种网上在线体验,从而构筑起一个一体化流量黏着平台的帝国。
策略之三:延伸并购
流量黏着平台的巨头们,它们所采取的并购战略,基本是沿着三条链进行。第一条链我们称为门户链。由于流量黏着平台的本质上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门户,因此这些流量黏着平台几乎不间断地在持续拓宽自身门户体系。比如腾讯通过收购妈妈网和爱帮网,弥补了自身在客户群结构上的缺陷,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腾讯用户群的结构上的问题。更迫切地希望拓宽门户入口宽度的是电商类平台。电商平台并非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入口,从长期来看,如果不想受制于人,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流量入口。
这些巨头们在并购上发力的第二条线,比较典型的可以看到,那就是让自己的流量进一步增值。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百度收获齐家网,而腾讯出手收购或者注资F团等,或者是团购网站巨头们发力电商领域,让流量变现。
流量黏着平台的巨头们发力的第三个方面内容链,也就是往上游走。也就是说在巨头们的投资布局中,时刻保持客户良好的在线体验,因此加大对内容方面的投入。
策略之四:开放延伸
开放已成为流量黏着平台的巨头们的一致选择。作为移动互联网长期发展来看,坐拥海量流量以及既有的市场地位,开放延伸也往往是巨头们摆脱困境的现实需要。
在3Q大战之后,腾讯进行战略性反思,其中腾讯在多年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是建立在腾讯和用户之间的二元化思维,缺乏衔接腾讯、开发者或外部合作伙伴、用户这样一个多赢的视角来看待自身成长与发展。类似的还有百度,其开放的目的就在于建立以百度搜索为核心的生态圈,整合外部资源达到自己单独难以进入的领域。虽然,这些流量黏着平台的巨头们包括百度、腾讯的开放,仍有不少让人诟病的地方,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开放的努力。
惟有不断夯实强化自身的优势、构建一体化的相互关联的有机业务体系、对不具备的战略能力模块进行并购补缺、利用既有流量优势和市场地位进行开放,将成为流量黏着平台巨头们的核心战略。
我觉得这事就不该私了,都出了事故责任认定书就该按程序走。这样又博不了流量,也可以安心理赔,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