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横空出世
2010年1月27日来到美国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Yerba Buena Center for the Arts)的人对他们此行的目的都心知肚明: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将发布一款轻薄而且能够随时上网的平板设备。通过这款产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络、阅读书籍、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影甚至玩游戏。如众人所料,这款重约1.5磅(约合0.68千克)的iPad平板电脑采用了与iPhone类似的外观设计:在色彩绚丽的10英寸显示屏下方搭配了一个黑色的按钮。不过,在发布会开始后大约1小时,苹果还是展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东西,但却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乔布斯起初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展示了一系列意料之中的休闲功能,但在随后的展示中,由于配备了改版的iWork办公软件,iPad又摇身一变成了一款需要正襟危坐操控的产品,乔布斯表示,从许多方面来看,iPad都将成为一款比高价笔记本和台式机更适合处理文字和电子表格的工具。如果有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在苹果的推广视频中滔滔不绝的一番话也再次强调,iPad不仅是一款获取媒体内容的炫酷工具,同时也在探索一条计算领域的未来之路。
尽管iPad看起来像是一款专为“潘多拉星球”的巨人居民设计的iPhone,但它的野心却是将笔记本缩小,将智能手机拉大,从而将二者进行融合。的确,iPad是为阅读、游戏和媒体消费而设计的。但它同时也代表了一种野心,希望重塑我们对电脑的使用方式。不再有文件和文件夹,也不再需要物理键盘和鼠标。相反,iPad提供了一种虽然算不上强大但却十分流畅的直观体验,这与当前这个移动占据主导、注意力受到挑战、网络连接随处可见的新世纪的基调非常吻合。这款产品的开机速度很快;多点触控功能的反应也非常迅速;由于所有的应用都可以通过同一个来源下载,简化了软件的购买流程和更新的管理流程,并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苹果甚至开发了自己的A4处理器,不仅为iPad提供了强大的性能,还将电池续航能力延长到10小时。iPad的价格与高端上网本持平:只能通过Wi-Fi上网的16GB版本售价为500美元,3G版则需要余外增加130美元,并购买每月30美元的不限量数据套餐。但千万不要把iPad称作上网本,因为在乔布斯看来,上网本属于垃圾产品。iPad代表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乔布斯希望后人能够将其看作是苹果自身的创新。如果乔布斯成功了,笔记本不久以后就会成为一款基站式的设备,主要用于与iPad同步数据。
革新界面模式
事实上,我们使用电脑的方式已经过时了。图形界面早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便已出现,甚至比IBM进军PC业务还早,但我们至今仍在使用这种界面。我们今天使用的多数软件都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之前,当时的存储器售价非常高昂,处理器速度也仅为今天的数千分之一,软件都被包装在得严严实实,售价甚至高达数百美元。凭借iPad,苹果将成为后PC时代的中心。但是要想成功,苹果还必须击败其他强敌,因为对方同样希望定义并主导未来。
苹果的构想有很多令人向往的内容。多点触控技术已经使得很多便利的操作方式成为可能,我们今后还可以通过手指在屏幕上的变换实现更为复杂的功能,就像画家使用画笔一样自如。iTunes应用商店的模式使得我们可以安全便捷地获得功能强大、售价低廉的软件。严格执行的美学标准将确保iPad保持苹果产品一贯的易用性。由于需要与信用 卡绑定,而且内置了微型支付模式,使得传统媒体也从iPad中看到了一丝创收的希望。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顾虑。随身携带外接键盘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对于那些真的希望处理文档的人而言,这却是无法避免的。iPad所采用的系统比Mac更为封闭,甚至与Windows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的应用都必须经过苹果的审批。而且由于所有的交易都必须通过应用商店进行,使得开发者和发布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被进一步疏远。
面临谷歌挑战
这种以苹果为中心的构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最为突出的是,iPad将面临另外一种大胆、新颖的计算模式:谷歌Chrome OS。
从某种意义上讲,Chrome OS比iPad更具革命意义。由于出自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这个产品本身也代表了非常纯粹的互联网理念。苹果希望计算能够向着一个精心策划的环境发展,使得所有相关的内容都具备精雕细琢的界面,谷歌则认为操作系统应当是几乎不可见的。没有文件,没有客户端应用,甚至没有板载存储器,Chrome OS将所有的用户都直接引入“云”中。谷歌坚信互联网很快就能够提供所有的东西,无论是与本地化软件具备相同质量的应用还是打印机驱动程序,都将应有尽有。谷歌希望借助今年秋天上市Chrome OS上网本加速这一进程,其设计师也已经描绘出下一代Chrome OS设备,其中就包括触摸屏上网本。
谷歌副总裁桑达·皮采(Sundar Pichai)认为,类似于iTunes的应用商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桌面软件将走向终结。他说:“过去10年间,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什么重要的本地化应用。”但他也特意点出了几个例外,包括Skype、iTunes、谷歌桌面、火狐和Chrome浏览器。他表示:“我们认为,用户真正需要的是高级的网络应用。”但皮采也承认,互联网目前无法处理大型游戏,不过他认为,Native Client和HTML5等技术将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批评人士对谷歌的能力提出质疑,但Chrome OS是一个开源系统,而且谷歌与苹果不同,它所鼓励的网络应用可以在任何设备或浏览器中运行。
苹果今后不会对谷歌这种以浏览器为中心的策略发表评论,但在几年前接受采访时,乔布斯的确表达过自己的看法。“虽然我们喜欢网络,我们也会开发出全球最优秀的浏览器,但我们不希望我们的用户界面像网页一样。”他说,“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很明显,他现在依然持同样的观点。相比于享有充分自由的开放系统而言,苹果更喜欢井然有序的独裁政策。
微软故伎重演
尽管谷歌和苹果都自诩为未来趋势的开拓者,但作为IT市场目前的主导者,微软却有着一种更为“屡试不爽”的策略。微软采取了一种渐进的方法,将数字世界的一些革命性的变化整合到该公司的旗舰产品中,从而避免这一进程过于突兀。早在三年前,微软便推出了Surface,这是一台与茶几差不多大的产品,用户可以利用手指和物体与其进行互动。去年晚些时候,Xbox也配备了一款名为Project Natal的动作感应系统。微软首席战略官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表示,这些都是从图形用户界面(GUI)向自然用户界面(NUI)转变的一部分。前者最早被Mac和Windows采用,后者则是基于触摸、手势和语音识别的一种界面。
然而,渐变最终将意味着不变。10年前,微软对平板电脑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但该公司却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用新设备搭配旧软件。具体而言,就是使用经过修改的Windows。图灵奖得主、电脑行业先驱艾伦·凯(Alan Kay)认为,对于这种交互形式而言,使用Windows是个非常差的主意。而2002年根据这一理念发布的平板电脑也的确败走麦城。与此同时,微软的实验室也在“刻苦修行”,希望找到突破这一领域的解决方案。Surface是多年来最令人振奋的一款微软产品,但微软对该产品的推广却极其畏首畏尾。Surface发布至今已经3年,但仍然被当做一件新奇事物摆放在一些酒店大堂和零售店里展示。苹果却大胆地宣称,iPad将摧毁该公司自己的台式机和笔记本业务,而微软似乎从来都没有如此的气势,尤其是当一款产品的成功有可能会伤害到Windows和Office这两大“现金牛”时。
的确,微软似乎被牢牢锁定在了这样一种模式中:每隔几年对现有产品进行一些升级,推出新的版本。这意味着,今后10年内,微软对苹果和谷歌等挑战者的唯一回应就是不断升级Windows。我曾经问蒙迪,我们是否会看到Windows 10。“从品牌角度来看,当然会。”他回答道。当我问他,Windows 10是否会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知并喜爱的Windows时,他说:“谁知道呢。”
我们所知道的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坟头上正在酝酿一场大战。继iPhone之后最有前瞻性的苹果产品即将面市,而乔布斯也已经阐述了对于未来那令人神往的美好构想。现在,他所要做的是抵挡劲敌的进攻和言辞激烈的批评,让这一梦想最终成真。 [来源:新浪科技]
充气城堡很危险,一眼不离开的盯着,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