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华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市场是发达国家地区,但不包括美国。"就是这句话引发了关于"华为放弃美国市场"的各种误读。
海口一32岁男飞行员海文大桥失联 被同学抱摔艺考女生本有望进全省前三 小米SU7坠崖一家四口安然无恙
华为CEO任正非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华为就是唐僧肉》的文章,华为的 新闻 永远是热门话题,在各种传播中,华为被猜测、被误读甚至被曲解都已经成为习惯了。
笔者不是华为的代言人,只是就我所了解的华为事实说一点我的看法,试图给大家呈现一个解读华为的新角度。你们随便感受下,不同意的话可以质疑我。
众所周知,华为被美国电信市场拒之门外已有12年,所以华为轮值CEO成员、高级副总裁徐直军在2013华为分析师大会上这句"但不包括美国"就被媒体解读成了放弃美国市场。
美国市场之大,差不多可以媲美半个欧洲市场,华为断然是不可能放弃的,但苦战数年屡攻不下之后,华为早已经开始转变战术打法。
关于华为为何不得美国其门,国内媒体在各种有关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商业利益诸多分析中,有一点是大家谈得比较少的,就是华为的神秘化。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主流媒体一谈到华为,必然要与"神秘"二字扯到一起,对,大家要注意这个细节,这就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商业利益的这些分析都对,但除了国家安全这一点,华为还能辩驳一番之外,其它两个因素都是华为无力左右的。
认清这一事实之后,华为开始着力在去神秘化一事下功夫。2010年,华为首次公开了董事会成员的个人信息,并在随后定期发布财报。从这时起,华为的行事风格已经开始有所转变,更公开透明。
但一向神秘惯了的华为,其步调还是有慢。去年10月,美国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再一次狙击华为,这件事更大地触动、也可以说"激怒"了任正非。
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任正非当时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对美国市场,华为更要进入,但华为的策略必须调整。
某种意义上,征服美国市场,反而成了任正非更大的目标和动力。从去年10月美国众议院报告一事的华为反应态度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华为罕见地强硬了。
当时,华为发言人公开称,这一报告本质是阻止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充满了传闻和臆测。这种表态,在过去华为与美国多次的交锋中很少见。
2007年,华为联合私募投资公司贝恩资本竞购网络公司3Com一事,被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以安全名义拒绝;2010年,华为计划收购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业务,并聘请顾问游说美国政府。但最终美国政府仍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此交易。
面对这些拒绝,华为从未公开表态过。2012年时,华为不仅开始强硬,而且运用起了新战术。
这新战术本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要让你看到,你拒绝我,那是你的损失。"这不足为奇,甚至华为攻克新市场一直凭借的就是产品的差异化、对客户的服务。但这战术对华为而言仍是"新",因为新在公开透明而且高调。
举例来说,从美国众议院的报告一事后,华为更多地开放,并争取国际话语权。据悉,去年底,任正非特意拜访了英国政府相关人士。其实进入英国电信市场,只与英国的电信运营商相谈就够了,而且华为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但这次不同,任正非特意拜会了政府人士,目标就是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增加华为参加公众事务的能力。
与政府级人士的见面,公众可能不知情,华为也没有公开宣传,但美国政府相关人士一定知道,你懂的。
能给英国的电信业带来性价比更优的产品,能让英国老百姓体验更好的电信服务,能让英国的政客因此得到更多民众的欢迎,OK,美国政客,你要怎么想?
影响力,就在一点一滴中。华为经过美国市场的12年苦战之后,现在心态变得更从容,显得更大气,也更有招了。
前不久的另一则 新闻 也引发了关注,那就是《纽约 时报》发表的《华为高调寻觅任正非接班人》一文,虽然文中仍有"华为比现在还要神秘,任正非是个一个苛刻的公司老板,在公司内部事务上拥有绝对的生杀大权"之类的话,但这文章的主调是"华为正像美国企业一样,对管理层进行分权,包括公开、高调物色接班人。对于这家颇具神秘色彩的中国电信设备厂商而言,此举确实非同寻常。"
《纽约 时报》,这是美国最主流的报纸,这样的论调必然会传递到更多的美国主流人士那里。这个论调也被称为"改变、国际化",OK,这是一次华为的主动传播。无须多言,这一次传播达到了目的。甚至在任正非和华为更智慧的战术之下,类似的传播应该会越来越多。
华为对美国市场的野心很大,但心态更从容了,甚至开始下一盘更大的棋。不争一时之长短,甚至不争一时之市场,哪怕最后只争一口气,对,这才是任正非,他要的是征服美国人。
据悉,曾经参与了美国听证会的、负责美国业务的华为高级副总裁丁少华已于近日回国,他的继任者还没有确定。这并不奇怪,能征战美国这样的市场,还需要华为务色更强有力的人选。我也如华为北美研究所的人交流过,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丁少华并不能被认可。
如2011年时任华为CMO的余承东对美国市场的反思:"在北美市场,华为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早期受政治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的时候,华为没有抓住宝贵的时间点,没有派能力很强的人去拓展市场。如果当时我们抓住了机会,我们现在可能已经成了北美的主要供应商,很多问题反而好解决了,后来,当华为在规模上变大,已经引起关注之后,再想进入就比较困难了。"
既然时间点错过了,人选更要斟酌,甚至这个人要和任正非在同一个思路上才行。
华为越来越开放,比如在2013巴塞罗那MWC大会上,华为两位高层首次接受了西方媒体的采访,开始与西方媒体近距离接触,而此前都是发布会式的提问。关于任正非寻找接班人这个信息,则是华为轮值CEO和副董事长胡厚崑在巴黎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
华为的海外公关和宣传都已经大有提升。
事实上,任正非本人也早已更加亲"民",2012年的MWC大会期间,任正非把我当成了客户,甚至主动与我合影。虽然为客户服务一直是华为的核心宗旨,但能服务到"合影"的层面,任正非其实也在变化,甚至向华为内部人士传递"亲民"的信号。
以今天华为的智慧,嬛嬛姐另有某种猜测:以模棱两可的语言,让媒体误读为"华为放弃美国市场",也可能是华为以退为进的新公关战略。有时,拒绝反而却收到奇效。
华为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华为以及任正非的战略历来是:水无定势,水无定形,顺水而行,顺势而为。也正因为如此,华为才走到今天,全球电信市场第二名,仅差第一名爱立信一点点。
另有一点,华为在美国电信市场被拒,但在手机终端市场,华为2012年通过与美国运营商合作定制手机仍收获了10亿美元的营收。因为手机终端产品不涉及国家安全,也没有触及思科利益,所以,华为手机比电信设备更顺利地进行了美国市场。
但如何利用好手机这个窗口,如何进一步再公关美国并进一步突破,华为还需时日。
美国市场是华为的症结,更是任正非的痛点所在,就算"不蒸馒头争口气",华为都不会放弃。
但最后还要多说一句,希望华为不仅仅是为了进入曲线进入美国市场,才变得开放透明,这不应该只是华为的新战术,而是希望华为真的公开透明,从而成为中国企业的代表,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公司。
胖猫的事又相信警方,现在这个又不相信,说到底只会相信自己所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