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亚马逊的动向一直被视为云计算市场的风向标。而近期,这个风向标正在指向中国的云存储市场。
在河北廊坊低调兴建数据中心,个人云存储业务CloudDriver在中国悄然上线……今年,亚马逊云存储业务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投入,不断引发业界热议。早些时候就有业内人士预言,如果亚马逊进入中国云市场,凭借资本与技术优势,这样的寡头势必对本土云服务商造成致命威胁。虽然今天这个预言的前半部分已成现实,但“亚马逊威胁论”真的会兑现吗?
缅北电诈团伙把中国人当猪仔反复买卖 江西5岁男童充气城堡玩耍被勒身亡 王星到园区第一天就挨了打
被误读的市场
“亚马逊云存储的核心业务并不是个人云存储服务。”在金山云总裁王育林看来,如果亚马逊只是将个人云存储服务引入中国,不会对本土服务商构成威胁,最多只是投石问路。个人存储业务多是赚人气,而且受本地化和服务能力的制约,其发展也未必顺畅,盈利能力超越本土服务商很难;但如果亚马逊将其核心云存储业务S3引入中国,就有可能对本土云存储市场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提到“云存储”,很多人都会将其和个人用户、企业用户直接使用的网盘、快盘服务划等号,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云存储市场的误读。就像亚马逊的CloudDriver一样,面向最终用户的云存储服务盈利能力差,很难成为云存储服务商的主业。
作为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存储承担着最底层以服务形式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上层的云平台、云服务等业务。这种需要使云存储服务通常会被划分为两个层次的服务:一种是提供平台级服务的云存储,一种是提供应用级服务的云存储。前者为后者提供分布式数据存储平台,保障数据存储业务安全可靠,后者则为前者创造更好的存储应用体验和用户使用体验。
亚马逊S3所提供的云存储服务就是前者,目前国内真正与S3类似将云存储平台作为主业经营的企业只有金山云一家。平台级的云存储服务是支撑海量数据存储增长需求的根,在服务时还需要提供强大的安全机制保障基本的存储问题,它一般不直接向个人、企业这样的最终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服务,而是面向云应用的开发者提供服务。
“开发者用户的数据存量都是PB级的,不管对亚马逊还是对金山云,这类云存储服务才是核心业务,更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王育林介绍,在国内,移动应用、云存储应用的开发者以及智能电视领域、手机领域的厂商,如小米、金山WPS办公、创维智能电视等才是金山云存储平台的主要客户。尽管面向最终用户的金山快盘业务目前已有超过4500万的用户量,但和面向开发者的云存储服务相比,前者创造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直言,亚马逊S3业务面向的用户几乎100%是开发者,这些用户主要是互联网企业或经营互联网业务的企业。他们对云存储平台有“刚需”,一方面他们不用自己投资搭建昂贵的基础设施就能为海量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云服务,另一方面最终用户必须通过应用来获得他们所需的存储空间,可以基于个性化应用盈利。平台的服务商是“隐形”的云存储服务者,用户是属于开发者的,而不是云存储服务商。
亚马逊的CloudDriver、Dropbox、谷歌docs、联想企业网盘、金山快盘等云存储服务是后者。这类服务并不能解决基本存储问题,这类服务可以被看做是开发者提供的个性化产品,表面上由其为用户提供存储文档、图片、视频的服务,但实际上数据存储依旧要从S3或金山云平台上租赁存储空间。它们依靠为云存储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服务,从最终用户那里获得收益。但美国科技杂志《连线》曾刊登过一篇文章,作者对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和Dropbox五家美国主流云存储服务商所提供的面向个人、企业的云存储产品进行了比较,在免费空间之外,Dropbox对额外存储空间的收费最高,但每GB存储空间的价格只有2美元。即使是面向企业用户的云存储服务,价格也非常低廉,一年10GB存储空间的租用费往往不到4000元。可见,这样的业务并不是云存储服务商的真正盈利点。
“在圈内,提到云存储一般都是指底层的存储平台,这才是云存储服务商最核心的东西。做云存储服务基本都会提供上层应用,所以亚马逊有CloudDriver业务,金山也有快盘业务,谷歌虽然没有开放云存储平台,但其内部也有基于存储技术的存储应用产品。对亚马逊来说,CloudDriver就是其云平台上的一个产品,和其核心云业务关系并不大,只是“人气值”更利于为云存储业务做宣传。如果亚马逊未来能将它的EC2和S3业务植入中国,本土云平台厂商才会受到业务上的威胁。”王育林说。
外来和尚未必会念经
在云存储市场,服务商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来自平台,一方面来自平台之上的产品。
从平台竞争的角度来看,“外来的和尚”未必会因为技术上的优势对本土云存储服务商造成威胁。王育林并不看好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他认为:首先国外服务商在中国实现本土化运营上有天生缺陷,“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不是有技术就可以,服务商在中国的销售团队、运营团队、销售思路和决策权等都会影响云存储业务的好与坏”。其次是国家政策问题,“云计算属于基础设施,与煤气、水、电差不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规划,数据中心也必须本地化,国外公司因政策出局的市场风险很大。
产品竞争对本土服务商的影响也是利多弊少。“产品竞争对本土服务商影响不大。依靠某些应用,不会对中国云存储行业造成冲击,反而会对服务应用形成竞争压力,促进行业提升。”王育林认为,本土服务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理解是天然优势。
云市场是互联网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才会产生的市场,本土服务商与国外服务商在云计算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生态圈上的差距不容忽视。美国互联网普及化程度很高,无论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互联网办公、互联网运营已经延伸到各行各业。很多美国企业的内部办公、运营、销售都已实现全面互联网化,完成互联网云化的过渡将比中国企业更顺畅。国内服务商在技术储备、应用服务方面也有不少差距,这种情况还导致国内的一些开发者投向了亚马逊云平台的怀抱。对此,王育林的观点是,相较国内服务商的云平台,亚马逊和微软的云平台或许会更成熟、易用一些,但其在业务竞争上的实质影响是比较初级的,“毕竟中国整个行业的云普及化还不够,对做云平台的中国企业来说,时间是有的,只要跟着整个行业一起走,时间上来得及”。
盈利模式清晰的“苦活”
云存储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国内云存储服务商对这类服务的盈利模式却普遍有较清晰的认识。得益于亚马逊的实践,云存储市场的发展路径也比云计算更明确。
“云存储业务现阶段的盈利点绝不在消费者市场。”王育林强调,消费者市场主要是为了扩大云存储服务的品牌影响力,所以充斥着大量的免费服务,即使有收费也微乎其微,不可能依靠这样的市场支撑云存储服务的长期发展,盈利还要靠开发者。
尽管业务开展时间不长,但金山云已从其云平台服务中获利。借IaaS模式生财的云存储业务比云计算业务的投入产出风险更小。“计算需要按照峰值规划,如果你有10个客户,他们需要的最大计算能力必须要能满足。但存储不是,存储是增量服务,用户的需求量一旦上升到一个数值就很难下降了,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不需要做到弹性规模,投入产出比更好控制。”王育林道出了金山只专注于云存储市场的关键原因。
开发者型的用户想要提供服务只有两个选择:采购专门的存储设备或是选择更有价格优势的云存储平台服务。和为最终用户服务的云存储业务相比,云平台的服务收费模式更容易受到用户认可。如何做大规模才是真正的挑战,因为规模效应决定服务价格。
云存储业务对厂商的安全保障能力及品牌实力是否雄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联想目前在企业云存储业务领域的突飞猛进,正是得益于其在技术与服务领域有多年积累。联想企业网盘自2009年商用以来,已经积累了上千家客户。对于网盘如何盈利的问题,联想表示,不同的企业有各自的思考。对联想而言,更需要这项业务为其创造现金流。“像现在做网盘的很多厂商,他们都希望通过免费的方式发展大量的用户群,用户群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对这个基数的用户群提供增值来获取回报,采用这种方式也是互联网基因决定的”。
面向企业市场开展云存储服务的联想,已经借企业网盘业务赚到了行业用户的钱。“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的价值,有时甚至超过计算机本身。企业对数据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关键是我们如何去体现云存储服务的价值。实践证明,用户付费享用云存储服务商提供的可靠、专业的存储和数据分享服务的方式,在企业市场是可行的商业模式,可以为云存储服务商实现企业的盈利和业务的盈利。”联想企业网盘相关负责人强调,企业客户比个人用户更在乎数据价值,对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也有更高要求,并愿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通过细化服务、优化体验,企业用户市场也能成为云存储服务的盈利点。数据化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在全国各地设有办事处的企业,数据共享的需求也是刚需。
目前,使用联想企业网盘数据服务的用户分布在五十多个行业,其中以金融业的应用最为典型:平安保险在全国各地保险代理人员手中的50万终端设备(手机、Pad、笔记本),现在就在使用联想的企业云存储服务。在这个对业务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平安保险的尝试无异于一次重大突破。可以看出,企业对数据传输、管理需求变化,正在驱动企业对效率更高、安全性有保障的云存储业务产生兴趣。而且,相较于企业采购存储设备或自建私有云存储平台,像联想这样的企业网盘服务无疑是性价比极高的方案。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云存储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盈利模式清晰,但普遍利润率低下。“在云产业里,云存储算是一个苦活。”王育林坦言,云存储不是高利润行业,与传统存储行业的业务利润率不可比拟,亚马逊经营多年利润率也仅有10%,国内的服务商目前最多能持平。云技术在互联网领域支撑业务需要大量存储算法的开发,技术门槛很高,在全国各地数据中心还要进行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投资,有规模才能谈得上利润。在这个领域,愿意做平台的服务商非常少也是因为利润因素,“谷歌没有公开进入云存储平台服务领域可能就是觉得利润过低”。而且,云存储业务也不是亚马逊或者阿里云这类云平台服务商的主业。金山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主要考虑的是对金山的在线办公服务存储量的支撑。这类业务也离不开互联网客户生态圈,没有资源和积累很难成功。
免费午餐的风险
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昂贵的。这个道理在云存储市场市场再次得到了验证。
面向免费用户的云存储服务,用户其实很难判断服务商是否在检索其数据。“不管你免费不免费,服务商其实都有能力去做这种检索。个人、企业用户最常用的gmail其实就有非常强大的检索功能,随时可以基于用户的数据分析推送广告。”王育林坦言,很多互联网企业提供云存储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服务本身,而是看重了用户数据的二次开发价值,所以免费的午餐有时并不好吃。
但目前提供云存储平台服务的金山和亚马逊都没有采用这种模式,对于平台上存储的数据,平台均能保证数据的所有权归属开发者。隐私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是各种免费的个人云存储服务。
亚马逊曾经发生过的用户数据丢失纠纷问题,如今也在技术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用户数据一般会做多份备份,分布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通过算法实现数据恢复,因硬件设备故障而造成的难以恢复数据的问题几乎可以完全避免。
面向企业用户推广的云存储业务的安全状况远优于个人用户业务。据联想企业网盘介绍,他们不仅有严格的后台保障制度、用户上传数据后自己加密的机制,还有权限管理控制,完全杜绝了服务商技术人员对用户隐私数据的窥探。
生态圈变革
在云存储市场,除互联网企业外,今天同样不乏传统存储设备厂商的参与。云计算模式对IT产业的最大冲击莫过于驱动设备供应商利润率的大幅下降,这种变化在公有云市场将非常显著。
“从卖存储设备到经营云存储平台,是一个营销思路转型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大部分做设备的厂商很难把云做起来。”看到目前云存储市场中一些传统存储设备供应商对云存储业务的跃跃欲试,王育林认为其前景可能并不乐观。云存储业务是不一样的技术形态,运营方式也完全不同,设备厂商熟悉的业务主要是以技术和销售为导向的,而云平台业务则需要以技术和服务为导向,这就好像“PC厂商转型做互联网”,胜出的概率可能很低。
云存储业务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也在颠覆存储市场的传统格局。当云存储业务被企业、个人、开发者广泛接受并应用的时候,存储市场中的传统渠道将会被大批淘汰。“云存储业务更需要互联网的大生态圈,更需要使用云平台的一定是互联网公司。由互联网做成云服务提供给企业、个人,传统渠道商的价值自然会消亡。”互联网企业会成为IT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在王育林的眼中,金山云未来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像电力、水、天然气的供应商一样。在公有云存储市场,存储设备厂商则不得不屈服于互联网企业“压价”的要求,提供价廉、质优的产品。
有趣的是,这种变化还让公有云存储业务的规模变成了“商业秘密”。不难发现,亚马逊几乎不会透露任何其公有云存储平台的规模信息,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金山云身上。“云平台企业最核心的是不能让竞争对手知道自己有多少客户,有多少数据量,否则大家可以随时推算出对方的成本,有针对性地做价格政策的调整,甚至可以推导出技术能力。”在王育林眼中,这是云存储服务商的自我保护机制。
设备的同质化、技术的同质化,也在掣肘公有云存储服务商的发展。“技术没跟上,规模没跟上”,成本就下不来,价格优势尽失,所有投资都可能变得毫无意义。技术能力、规模控制能力、客户服务的能力将是决定云时代存储市场竞争力的三大要素。
格局
低利润、高门槛、技术投入大等问题让企图进入云存储平台服务领域的企业望而却步,服务商对规模的控制能力和互联网生态圈的成熟度,也决定公有云存储市场的大.玩.家一定非常有限。目前,国内有能力提供云存储平台服务的公司有阿里、百度、金山、腾讯和电信运营商,国外公司有微软、亚马逊、谷歌和苹果。在中国市场。国内运营的主要云存储服务产品有华为网盘 、新浪微盘 、金山快盘、115网盘、迅雷随身盘、360云盘、QQ硬盘、酷盘、亚马逊CloudDriver、联想企业网盘、搜狐企业网盘。
挑战
所有云存储平台服务商面临的挑战都是一样的,它们是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并不擅长基于用户体验做产品、研究操作体验,用户体验如何提升将成为难题。提升用户体验是细活,需要与用户建立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客服机制,这些都是做技术的公司所不具备的。从技术型公司向设计型公司跨越,是非常大的挑战。另外,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业务差别巨大。服务商不仅要有饭店式的经营思路,还要力争变成能黏住客户的饭店。在国家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行业自律也是问题。
障碍
联想研究院副院长杜晓黎认为,中国云存储服务在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两个:第一,由于文化的差异,东西方的用户对创新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同。西方的用户习惯用创新的技术去满足业务的新需求,而东方的用户习惯用创新的技术解决现有的问题,而不急于扩展新的业务。这种差异造成了云存储这种新兴的服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慢于国外。第二,中国的企业客户正在经历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
王育林认为,未来五年,绝大部分个人数据将存储在云中,而不是本地硬盘上。超过70%的用户会使用个人云,超过70%的数据会存在云中,企业用户的变化可能会滞后,但同样会朝此方向发展。
不赔是纵容,赔大概率赔不起,确实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