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预计未来几十年内,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新的设备类型,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并且引发一场个人数据的革命。”享有“互联网女皇”美誉的、《福布斯》名册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之一的Mary Meeker,在最新一期的互联网投资报告中,点明了互联网行业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请注意:她说的是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但其中的“主角”却仍然是硬件设备。
对于依靠终端设备生产而存活的硬件厂商们,这个趋势既是福又是祸——在MP3、触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这些硬件设备逐渐告别高利润时代的时候,被夕阳笼罩的厂商们突然欣喜地发现,硬件居然还可以有新的玩法。但遗憾的是,最开始在硬件上玩花样的不是那些硬件厂商,而是朝气蓬勃的互联网公司们。
几乎毫无预兆地,就在谷歌眼镜、苹果智能手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等等这些稀罕玩意还处在概念阶段的时候,它们就把“硬件”这个听起来已经老套的词眼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了。
无论硬件厂商是否已经准备好,互联网公司向硬件领域迈进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了。看看这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虽然互联网公司们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们更想要的,是用一些新奇的硬件平台来为未来的互联网应用开路、控制互联网产品的推送渠道,但不经意地,这些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主导硬件市场的新玩意已经以它们为名了。
不过,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涉足硬件还有不小差别。国内知名移动互联网专家、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硬件复兴的出路更多在于产品的创新,只有改变了个性的硬件产品才有意义,否则没有奔头,而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做硬件的最大差别就是创新性产品。
“国内互联网公司做硬件终端基本属于跟风,这些公司要想在硬件方面有所发展,还需要有足够的长期准备。”张毅认为,创新的最大结果就是俘获丰厚的利润,而跟风的结果则是只能打价格战,获取薄利甚至没有利润。
硬件市场涌现新玩意
就在不少投资者唱衰硬件产业的时候,硬件突然又红了。“它(硬件)一直挺红,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像软件一样能飞速增长的商业模式。”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创始人Paul Graham说。
Paul Graham认为,大多数投资者的意见都是受“当前行情”所影响的,但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比投资者更高瞻远瞩,因为他们“创造未来”。
一些互联网公司并不属于创业型企业,但它们正在充当着Paul Graham所说的“创造未来”的先行者的角色,比如互联网巨头谷歌。
在谷歌眼镜现身之后,可穿戴设备就成了被追捧的硬件名词。从传统的概念上来看,连完整的镜片都没有的谷歌眼镜,算不上一款真正的眼镜,但它真的很酷:它就像是可佩带在眼睛前方的智能手机,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拍摄照片、收发信息、查询路况以及其他更多功能。
几乎是在“可穿戴设备”这个新词儿点燃硬件复兴战火的同时,更多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
大约是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就不断有报道称,苹果、三星、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将在2013年晚些时候发布智能手表,而在它们之前,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正在销售或即将发售的智能手表产品。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 Analysis分析师Avi Greengart说,“2013年可能会成为智能手表的元年。”
与智能手表相比,健身追踪设备Fitbit这样的智能手环,看起来更时尚,也更实用。这种能协助使用者记录运动里程数、消耗的热量、睡眠习惯等信息的设备,或许将成为智能医疗市场的引爆者。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可穿戴设备,人们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块屏幕——电视,也是巨头公司紧盯的地盘。在尝试推出Google TV、光纤电视服务之后,谷歌又在近期出人意料地发布了它的新型硬件产品“电视.棒Chromecast”。尽管这个产品在推出不久后就饱受争议,但谷歌想要“占领客厅”的野心已经无法掩盖。
在老硬件上打新算盘
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能在硬件领域搞出新玩意来,还有一些公司正在通过“微创新”(比如不同的商业模式)来吸引眼球,然后盘算着能用这些硬件做点什么别的、更有意思的事情。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小米。虽然业界对小米公司的“不同路数”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已成为“互联网手机”代名词的小米手机,或多或少地给这个有衰老迹象的硬件行业带来了一些活力和新鲜感。从小米开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智能手机竞争大潮。
不过,小米做手机、做电视盒子,都不是为了通过放量销售真正进入硬件领域,与销售手机和盒子相比,小米更看重的是这些硬件产品所带来的关注度。事实上,借助互联网公司特有的营销方式,成立满三年的小米已经为自己赚取了大量眼球。
“我并不在意份额,在意的是每个买了小米手机的用户是不是觉得好,在意的是口碑。” 小米创始人雷军一直认为,有了好的口碑,一切都将纷至沓来。雷军所说的“一切”,主要是指小米“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位一体”中的后两者,比如MIUI系统、米聊等等那些软件和服务。
小米一边走着不同于传统硬件厂商的营销路数,一边打着移动互联网的新算盘。按照雷军的逻辑,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的一个大平台,在高调推出几代智能手机产品之后,小米能够吸引更多的追捧者,进而推广小米的软件和服务。
客观上推动硬件行业活跃起来的,不只是红极一时的小米,还有正在尝试不同硬件产品的盛大、乐视等众多的互联网公司。
在经历了电视盒子、电子书、智能手机的一次次水土不服之后,盛大又重新杀入了硬件市场。不久前,盛大旗下果壳电子推出“GEAK”品牌的微单级拍照手机、高端旗舰手机,甚至是新潮的可穿戴设备——魔戒、智能手表。
长期跟踪互联网行业的分析人士一眼就能看出盛大的意图:它的最终目标是把自己的服务装在硬件终端里卖给消费者,比如它最擅长的游戏和文学。
正在“卖电视”的乐视,显然也打着相似的算盘,甚至一度声称它的超级电视将颠覆传统电视行业。不过,无论是小米、盛大、乐视还是其他更多互联网公司,它们向硬件领域的扩张都并不容易,需要面对接连不断的质疑,比如产品质量、营销数据甚至是盈利模式。
互联网公司的大生意
一些传统硬件厂商,也许已经发现了这个市场中令人兴奋的因素——在互联网公司的“掺和”下,这个被夕阳笼罩的硬件行业似乎又多了一些新鲜气息。更令人欣喜的是,与那些几乎已经泛滥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同,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汽车等等这些还没有同质化竞争的新潮玩意,正在把整改硬件市场挑动得更加活跃。
就像“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预测的那样,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新的设备类型,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新的增长点。
据相关机构的预计,到2020年,全球联网的终端数量将达到250亿部,这其中既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当下流行的移动终端,也包括未来将引领市场潮流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新型终端。不仅如此,据瑞士信贷预计,在未来三五年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将从现在的30亿-50亿美元发展到约500亿美元。
看起来,被唱衰声包围的硬件行业已经迎来了复兴的好兆头。
不过,无论是推动这场复兴并在其中领跑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公司,还是在传统硬件领域搅局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不仅仅想要在硬件产品上所有斩获,它们更想要得到的,是用一些充满活力的硬件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追捧甚至是着迷,接下来,这些硬件产品就可以顺利地成为它们推送各种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和通道。
在这一点上,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太大差别,比如谷歌与小米、盛大、乐视等,它们的硬件产品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理论——谁控制了硬件平台,谁就控制了消费者。就像前面提到的,在小屏幕上赚的盆满钵盈的谷歌,显然不会错过客厅大屏的争夺,在Google TV、光纤电视服务还没掀起大波大澜的情况下,谷歌希望用电视.棒Chromecast这个其貌不扬的硬件产品来实现在“客厅”的大放异彩。
很明显,对于这些互联网公司来说,每一个硬件产品都是一大的平台和通道,它们的任务,是让用户在这些硬件产品上消费它们所提供的互联网内容。想想看,未来250亿部联网终端,会承载多少互联网应用,会传递多少数据。难怪谷歌CEO拉里·佩奇说,“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极大改善人们生活的产品,同时,也希望能从中获利。”
可以说,种种这些新型硬件设备,都将成为互联网公司做大生意的开始。但这些硬件产品无论多么新潮、多么不可被忽视,它们最终都只能是承载互联网应用的一个个通道。把各种互联网应用输送给更多的消费者,才是它们存在的真正价值。
千刀万剐吧,别再放出来嚯嚯无辜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