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开放平台正在成为中国电商企业的核心战略。在平台上,卖家们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苦苦追寻却一无所得。
2年被家暴16次女生称只接受死刑 直播间榜一大哥1周骗走女主播7.4万 马斯克被曝闯入特朗普和贝索斯晚宴
近几年国内几大主流电商相继启动开放平台战略,在开放平台上收取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年费、商户佣金、广告费等逐渐成为国内几大电商企业赚钱的主要模式。但由于平台内的广告、引流成本开始水涨船高,导致商户在平台上开店容易出头难。
据调查显示,仅有18.67%淘宝店铺表示半年内利润上升,38.67%表示利润持平,而42.67%表示利润在下降。前阿里巴巴诚信通创始人卢志银曾断言,“阿里现在所有开店的淘宝卖家有950万,其中300多万卖家网店停止,剩下约80%都亏损,真正赚钱的只有10%。”
但开放的大势万难阻挡,最新的消息是8月份上旬亚马逊上线了Art Marketplace,把开放平台的品类扩展到艺术品;而苏宁也正在策划开放平台。
开放的历史
8月29日凌晨3点,酝酿大半年之久的苏宁开放平台低调内测,初期上线300多个品牌商家。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公开表示,苏宁开放平台与现有平台有着本质的区别,苏宁的开放平台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在政策上都会优于现有的平台。
这仅仅是国内电商开放平台大军中最新的一员。
2008年,阿里旗下淘宝商城正式上线,经过几年快速发展,淘宝商城B2C模式开始得到传统品牌商和消费者的认可。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此次被业内认定为与淘宝划清界限,在逐渐得到更多传统品牌的逐渐认可之后,部分传统品牌纷纷入驻天猫。数据显示,发展至今,天猫已经有5万多家商户入驻平台,7万多个品牌在其平台销售。
发展日益强大的天猫、在影响着国内网购消费趋势的同时,也开始影响国内其他电商平台的发展思路。2010年,京东正式上线开放平台业务,三年后商家数已经达到了3万。
除了苏宁和早已上线平台业务的京东、淘宝以外,国内大部分电商企业都正在走上自营加开放平台的双核心之路,国美在线去年12月推出“库巴”品牌专做开放平台,亚马逊中国,1号店旗下的1号商城也早有第三方卖家入驻。
这些企业正试图通过开放自身在电商方面的积累来拉拢供应商,从而完成电商的新一轮洗牌。
电商的利刃
有商户这样认为:开放平台是一个生态系统,既有物竞天择,也有适者生存。考验的是整个平台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商家的自我适应能力。最早拿起开放平台利刃的阿里已经孕育出了一大批淘品牌,如韩都衣舍、茵曼、七格格等服装品牌。其还吸引了一大批包括国内外传统品牌正式进入电商领域。
不过阿里的电商平台正在进入转折点,有资料显示大量淘品牌正在离开阿里进入其他开放平台,或者自立门户。许多淘品牌表示,近几年,随着大量传统品牌的插队入驻,导致天猫原来的模式开始受到挑战。
这些从天猫爪下挣脱的卖家自然成为其他电商平台眼红的资源,免费的平台政策、优惠的平台服务费用、更多平台的展示、销售机会,让阿里系许多卖家开始进入“广开店”时代。毕竟淘宝现在流量红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卖家的引流成本过高,钱越来越难赚,而且,正如刘强东所言,打破垄断是不少人的期望。
刘强东曾在开放平台的战略上摇摆不定,因为在京东原有的架构中,自营业务更有效率。而平台业务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开放平台进行冲击。据传是因为观摩了几次亚马逊之后,让刘强东坚定了做开放平台的决心,这家美国电商巨头未来的计划中,开放平台同样占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刘强东发表讲话时指出做POP模式对于京东的必要性,:“如果没有POP业务的成功,京东公司必败无疑。”刘强东指出,京东最多只有10%的标准化产品有自己的优势,90%非标准化产品,京东永远不可能完全自己做。在具有自营基础上,发挥自建物流体系和多年电商经验的优势,向卖家提供支持策略,确是京东的不二之选。
开放平台业务是未来平台级电商所倚重的商业模式,这是亚马逊验证过的。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更多产品类型的选择会最大程度的把用户留下。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过,亚马逊严格意义上是一家“顾客公司”,它就是为顾客提供最简便的方式和最佳的购物建议,这包括所有品类。
电商领域其产业链条都非常长,互联网出身的电商企业不可能通吃产业链,电商企业能够搭建基础技术,擅长平台运营,甚至做好在线支付。对于电商网站来说,自营高标准或半标准的品类难度较小,但在非标的长尾品类方面,无论是出于专业性还是效率的考虑,邀请懂行的品牌商或代理商入驻是更为妥善的方式。
天猫霸权
近几年随着国内平台生态恶化,多数商户正陷入“销售越多亏损越大”的尴尬困局,商户急需寻找天猫、淘宝以外的新平台,以此摆脱盈利难题。
在苏宁的内部会议上一个互联网品牌商明确表示,苏宁做开放平台是好事,让互联网的商户有了一个更多的选择,大家都不想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且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优势品类的精准客群,能够起到较强的互补作用。而在京东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大会上,刘强东也忍不住暗骂了下天猫,“把自己50%的收入放在一个平台上,那是很危险的事情,你的命运就攥在别人手里。”
有资料显示目前入住天猫的商户,其总运营成本已经达到40%以上,其中广告费占比15%-20%,物流费占比5%-8%,平台佣金费占比5%,仓库配货费占比5%,人员工资占比10%,若按照50%的毛利计算,15%到20%的推广费用已经是很正常,传统企业辛辛苦苦一年做到2个亿,其中4000万就交给了入驻的平台,基本上是给平台打工。
在运营成本以外,入住平台的卖家还要面临平台频繁发动价格战的危机。目前许多电商平台都是通过大打价格战,达到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天使投资的青睐。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相互竞争,商户成为最终成为价格战的买单者,拼价格、拼促销、拼流量,让入驻的商户为配合平台的运营需求,而不得不额外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
小卖家的无奈
一些已经有名望的大品牌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进行选择,但一些小卖家或许还无法脱离天猫或者淘宝。
以现在业内最大的两家开放平台天猫和京东为例,两家的开放平台业务的确不在一个量级上,京东商城去年平台业务的交易额是120亿元,而天猫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起步较早的天猫所拥有的10万家商户几乎包揽了各个细分领域的前五名。
而小卖家获得的最坏信息还不仅如此,京东以及大部分电商平台还是把目光集中在大卖家的身上,根据京东副总裁、开放平台业务总经理蒉莺春表示:“京东将对重点卖家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这些重点卖家包括各品类TOP品牌店铺、国际及国内知名品牌、具备高增长潜力的卖家、商品具备差异化特征补充品类缺失的卖家。”
根据一些小卖家介绍,对于淘宝他们同样有抱怨,但这很难让他们离开淘宝投奔京东。有小卖家表示,运营一家淘宝店已经够忙的了,要让他们在京东上面再开一家店很难。这些小卖家的运营思路是,先把淘宝店做好,如果做得好了,再进天猫,如果天猫店也开得好了,那么再考虑京东这样的其他平台。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开放的平台会越来越多,但小卖家要赚钱却绝不容易。
山姆主要品控好,不过千元店,买单时要有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