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 > 资讯 > 正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敬请通知移除
摘要:阿里的来往最近很火,笔者也对此予以关注。但是经过使用,来往与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都有巨大差距。不禁令人疑惑,来往究竟要去哪儿。因此,笔者将关于来往的想法写在下面,以求大家共同思考。
女子称卖40万手表后银行卡被冻结
网友:现在真的是离谱,不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了,不抓真正的诈骗,不教育愚蠢贪婪的被骗,偏偏把最无辜的卖家搞死。
打假博主揭良品铺子配料表黑 幕
网友:你可以犯错,你可以改,谁没有犯过错呢,但不能逃避错误,要正视它。
李小龙模仿者喊话向佐公开道歉
网友:第一、打人不对,侮辱性打人更让人难以接受。 第二、打的是你,不是李小龙,请挨打者不要随便往李小龙身上靠,这让人很反感。
引导失误致冠军变亚军痛失21万奖金
网友:这种应该造成失误的人补发奖金。
哈里斯以1%微弱优势领先特朗普
网友:历史经验表明美国的民意调查结果一向不靠谱,都是媒体的需要。
易建联疑似嫖娼被曝
网友:这个怎么也得至少进去一个,要么有造谣言的,进去一个,要么有嫖肠卖银的,进去一对。

趋势网(微博)讯:“朋友就是要来往”,这个是阿里来往的slogan,笔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觉得这样的定位或许真能给来往博取一个未来。不过后来令人失望的是,来往与熟人社交开始貌合神离,与陌生人社交也渐行渐远。笔者不禁疑问,打着“朋友就是要来往”的旗帜,来往究竟要去哪里?要知道没有灵魂和核心的产品那就是败笔。下面且听笔者具体道来。

,马云,新浪,来往去哪儿?怒戳来往的几大败笔

打假博主揭良品铺子配料表黑 幕  内地游客香港换钱被骂穷  乌克兰称已同朝鲜军队发生交战  

扎堆——名人狂欢盛宴下难掩惨淡经营的现状

微信说“我是一种生活方式”,至于到底是什么生活方式,那么就看用户怎么用了,“一万个微信用户眼中就有一万个微信”。笔者认为微信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将自己制成“半成品”,为用户“留白”,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微信从不向用户推送公号,它的意思是“不对您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请您去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此外,微信还在消息页与通讯录都折叠了公共号。

微信是高雅和谨慎的,它生怕自己打搅了用户的本意,因此它一直在鼓励用户用自己的方式使用微信,算是真的走到“群众”中去了——每个人的微信都是自己的微信,每个人的微信都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微信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朋友圈,熟人社交应用不应该过度地对用户指手画脚”。

反观来往“扎堆推荐”、“公共号推荐”这些过度干预用户行为的功能(初期UGC不丰富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可以理解),扎堆可谓是非常亮眼:马云带领一群明星与企业家扎堆,噱头十足,里面有卖萌的,有送心灵鸡汤的,有自黑互黑的,更重要的是有“主要矛盾”(马云与“某堆”的赌约:“某堆”满100万人,马云就捐100万元)。

笔者这里对“马云是否挟公益之名”不予置评,仅从运营角度来说“传播似看山不喜平”,双方掐得越猛就越能吸纳用户,就连笔者这个“APP分析人士”也时常一个恍惚就开始美美的看起了众明星“插科打诨”。不过明星阵容再宏大,运营策略再给力,都掩饰不了众草根用户越来越边缘化的事实——他们是参与者,不过更像一个看客。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了社交化失败的新浪微博“大V说,大家听”的局面。反观微信,究竟是凭借了什么,它可以踩着微博“上位”?凭的就是它维护的是用户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上一段已经详细分析)。笔者越来越觉得来往正在走新浪微博的老路,用有限的资源用来经营“明星社交圈”。就像秦王建立阿房宫,繁华尽处掩饰不了“民间”的涂炭,最后的结局也许就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来往的slogan是“朋友就是要来往”,其初衷旨在建立用户之间的熟人社交圈。后来却是引导用户在“明星扎堆”里刷存在感,而没有想办法帮助用户建立自己“落地”的社交圈,这非常遗憾。笔者发现一个典型的来往使用者是这样的:被“送礼”、“送钱”活动吸引过来,然后在明星扎堆里灌灌水,偶尔玩下敲门,通讯录里的好友基本是来源于“敲门”与“扎堆”的“陌生人”,至于聊天记录,那就是空空如也。

笔者对此的反思是:如果一个熟人社交应用没有很好的以用户为中心,帮助用户打理自己的社交圈,那么运营与推广都是在制造泡沫而已,繁荣只是假象,用户不会有忠诚度。

敲门——就像一个容易感到厌烦的小游戏

“敲门”是一项针对陌生人社交的功能,而且比较“无厘头”。陌生人社交也是要基于一定缘由的,比如“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都是基于地理位置,豆瓣小组是基于兴趣的,陌陌基于LBS与兴趣。无论陌生人社交模式如何多样,都必须要有一条维系彼此关系的纽带,否则两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凭什么结识呢?

来往“敲门”行为的判断依据仅仅是一个用户头像,不知道对方的状况、地域、兴趣,也就是用户就是根据这一张不知所谓的照片就要决定是不是去敲门。即敲门是无目的性的,如果一定要为此行为找动机,那就像是在玩一个小玩具,仅仅是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驱动。对于敲门后触发的三个问题我更愿意理解成这是一个猜谜小游戏,而不认为它有什么其它实质功能——因为多数情况下,用户没有耐心去设置一些“找知音”的高端问题,问题本身就不能体现什么。退一步说,即使用户精心设置了个性化极强的问题,那么带来的后果就是极少有人能匹配上,这会对“敲门者”造成很大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是来自两方面的,一方面“敲门者”发现问题本身就说明自己和提问者不是一类人而不愿继续敲门,另一种自然是“敲门失败”的结果概率太大。

基于这种随机机制,敲门更像是一个小游戏,当用户新鲜感与好奇心磨尽的时候,就不再会用这个功能了。

细节上的体验瑕疵——没有用户至上

这里且不说笔者ipad上来往会出现“闪退”现象,以下列举几个来往在细节体验上的瑕疵:

第一、来往“扎堆”页面与“好友动态”页面中查看某条内容的评论,需要切换到“详细内容页”,对于这种方式是否妥当笔者保持谨慎态度。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如果某条内容附带语音,那么用户在听这段语音的较长时间里很可能从内容页切换到“详细内容页”查看相关评论,而不幸的是“内容页”与评论所在的“详情页”的切换会中断语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设计失误——内容、内容语音、内容评论是一个整体模块,用户从内容页切到该内容的评论页会使语音停止,且播放进度丢失,这把一个完整的模块从体验上生生割裂开来,对用户造成不良的使用感受。

第二、来往“加好友”的用例下,需要申请者提供验证信息到“亲,给个加我的理由吧”输入框,不过等你苦苦把“理由”输入提交后,系统可能提示你“对方已设置不接受好友请求”。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不友善了,既然某用户已经设置不接受好友请求,那么为什么其他用户想要加此用户为好友的时候还要在验证页输入“理由”?难道是让请求者接受一下嘲弄?笔者推荐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系统在验证页做一次判断,如果被请求者“不接受好友”就直接提示请求者“对方不接受好友请求”即可。

第三,有以下场景:用户A与用户B是好友关系,然后用户A解除了与用户B的好友关系,之后用户B向用户A发消息的时候,系统会在发出的文字旁边显示红色的“i”的符号,没有其他有效说明,这样非常容易造成用户B的误解,难道是网络中断了?难道来往出现bug了?一个红色的“i”表示出问题了,而没有告诉用户问题出在哪里。同样场景下微信会给用户一段提示语“某某开启了好友验证,你还不是TA好友。请先发送好友验证请求,对方验证后,才能通话”,言下之意就是对方把你从好友中删除了,需要重新加好友才能发消息,不过说的比较温婉就是了,用户也不会对此造成误解。

结尾

从产品方向到产品体验,现在的来往确实让笔者很不满意,不过正是“爱之深,才责之切”,一句“朋友,就是要来往”,打中了我的本心。曾经的刻骨铭心,最后平淡到让自己都落泪,为那个当初痴迷的自己不值。我想象中的来往,是能够把熟人、朋友那种曾经一起度过的光辉岁月延续下来;在离别的时候,告诉朋友有来往我们一直会在一起,等到相聚的时刻,打开来往来重温友谊不减,来往让我们未曾离别过。

笔者也曾经接到过来往团队用户调研的电话,能够感受到来往团队的努力。总之,一句话,木柄不是为了吐槽而吐槽,而是期待来往变得更好。

19岁中专生拿了个世界冠军当生日礼物
网友:在这本科扫大街的年代,妹妹能以一个中专学历勇夺冠军,实在是优秀,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可想而知。
雷军辟谣偷喝过员工酸奶
网友:好像当时还和采购说酸奶好喝,采购说公司只提供牛奶。
撞上劳斯莱斯的货车只有100万保险
网友:有钱人就是淡定。
中学年薪50万招老师 干6年送房
网友:重视教育是幸事。
杭州一女生夜晚被强行猥亵
网友:抓起来先查一查有没有传染病。
13岁男孩性侵8岁女童警方不予立案
网友:那么那个更小的未成年谁来保护。
家电纸板箱竟是隐形财富
中学年薪50万招老师 干6年送房
打假博主揭良品铺子配料表黑 幕
特朗普赢得2024美国大选
第一个从郑州夜骑开封的女生发声
上海迪士尼疑老太带孙插队被怒吼
官方通报120司机与产科医生涉嫌贩婴
特朗普或再次提前宣布胜选
女子称卖40万手表后银行卡被冻结
短效避孕药祛痘是很常规的用法
  感谢各大网址导航推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