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随着微软Mircosoft Azure宣布在华商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各个玩家都在为亚马逊AWS最后成型做着冲刺。
谁都知道,当AWS完成部署顺利开卖时,其全球市场的优势可能是中国市场一次大变的开始,也将是开启一个拼刺刀的白热化状态,而现在,大家都在为那个起跑点准备弹 药。
数据的相对封闭、国内各级城市间网络的差异、网通电信的数据隔阂,都将是国内公有云布局的难题,而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意味着市场份额的变化。
调研机构IDC在2013年预计,中国公有云市场将在2016年达到2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6%。而2013年的数字预计只有47亿元。更值得各个厂商拼搏的是,中国公有云市场有望呈现出一个和其他地区完全不同的份额和市场比例。
从概念到实战,只因为这里的诱惑足够大。
体制内人士称事业编提副科很少见 烈士家属祭奠遭拒打洞进小学上坟 男孩被老师拎到讲台狂扇20多巴掌
微软抢跑
今年3月,宣布落地一年、公测接近一年的Microsoft Azure正式宣布在华商用,这也是第一家国际公有云正式商用。
抢跑的好处很多,一个最直接的例子,一些在全球市场使用AWS的企业现阶段在国内找不到替代者,于是就用上了Microsoft Azure。
这里面还有一些原因需要指出,在基础设置及服务(IaaS)领域,中国公有云因为政策的原因,数据与全球市场本身就是隔离的,所以每一个使用企业都可以在过程中选择更换供应商,而不是美国企业扩张到西欧那样,使用同一个供应商的设备会更容易迁移。
抢跑的一个最直接的挑战就是需要培育市场。到微软公测当天,Azure在中国的客户3000家,160家正式付费用户,但大部分还是中小企业客户,大企业的使用多数是之前云计算的使用者、短时间一部分的尝试、或长期的微软合作伙伴等。
以马年春晚直播为例,CNTV平时的日均请求大致是4000万,但春晚时的请求量则飞速上升至平时的数倍。按照以前的工作方式,CNTV需要新搭建服务器、带宽,部署新的应用集群用以承载峰值。但马年春晚和微软达成合作,在整体的峰值运算上使用了Microsoft Azure,最后的成本是平时的10%。短时间高峰值使用一直是云计算最喜欢的教材,这就是比例最高的资源积累。
但微软期待的则是从尝到甜头到全面入驻。比如蓝港,在初期,蓝港首先只是选择和WP平台合作推出WP版本的手游,之后尝试使用Azure做WP版游戏的服务器分发、运维,由于手游的流量、用量变化较大,使用付费的模式比自己部署硬件提升了很多效率,最后蓝港就成了Azure的模范用户。
这些案例仍然是早期,Microsoft Azure防范AWS的根本在于价格。根据内部透露,Azure的报价中最大的变化是不参考流量的速度,而只考虑存量。这和行业惯例是有很大不同的,以前云计算使用者购买的,是单位数据存储能力和带宽的一个综合报价,而微软在中国拿出的是一个只考虑存储能力的价格。这和微软在中国的运营商世纪互联有着很深的联系。
低调的猛虎AWS
如果把微软定价的行为认定是刚刚部署就开始打价格战的话,那么对象只能是现有的类似平台——阿里云,因为AWS刚刚在2013年年底宣布达成合作协议,距离正式使用还有一定的时间。
但谁也不敢小觑AWS,在最强势的IaaS市场,2012年AWS计算能力是其他14家主要竞争公司的两倍,而到了2013年,Gartner认为AWS计算能力成了14家竞争对手的5倍之多。官方数据称,每天AWS增加的计算能力,等于亚马逊70亿美元年收入时所需要的计算能力。也就是说,AWS每天都在增加一个70亿美元的公司提供服务能力。
大企业方面,2013年7月美国中情局一笔6亿美元的业务选择了AWS而不是IBM成为AWS最鲜明的广告,而中小创业企业当中,只有13名员工的Instagra m以10亿美元卖给Facebook时,其所有的IT需求全部来自AWS。除此之外,道琼斯、 新闻 集团、三星、爱立信、yelp、dropbox、airbnb、linkedin等一系列明星企业都在给AWS背书。
在2013年底AWS宣布的第一批受邀使用的中国企业里,小米、网秦、兰亭集势等有过使用经验的企业被邀请加入。根据官方的说明,目前AWS在国内还处于受邀测试阶段。
相对IaaS服务,AWS拥有的更丰富数据搭建能力和平台使用能力。一位CTO表示,在使用AWS过程中体会是可变性强,熟悉后操作性更强。而另一位工程师则认为,AWS对于IT人员来说,就像一个充满积木的天堂,但这并不一定在财务运营者面前有一样的优势。
目前,AWS的首个数据中心放在北京,签约中的宁夏将是下一步的进展。如果按照微软的布局速度,AWS可能会延迟自己在华的服务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之后,AWS能否追回一年的劣势依然存疑。
价格战背后的寡头竞争
3月底,谷歌首先大幅度下调了云服务的价格,亚马逊在27日也宣布跟随,其中S3服务下调了51%,微软等平台同时纷纷下调。当周,阿里云也宣布下调20%左右的售价。激烈的价格战本身在反应行业本质的同时也在体现行业的残酷性。
高效的云服务管理、更多的客户、更低廉的IT设备购买价格、更有效率的运营、更低的价格,在这个公有云开始越来越成熟的商业模式中,价格的不断下降伴随着的是资源的越来越集中。
从AWS创立开始,亚马逊下调过42次服务器价格,包括刚刚发生的这一次,而不断下调的价格和不断上升的性能,让摩尔定律第一次应用在了云计算领域。
随之而来的是新竞争者越来越难以进入,行业的门槛在不断提升。既定的技术积累、资源、数据中心的搭建和价格都形成了相当的门槛。在谷歌、微软、亚马逊之后,IBM和甲骨文的后期转型是否能回归主流依然难说。后两家企业在私有云和混合云方面依然具备优势。当然,在中国市场,谷歌的不参与和AWS的后进是微软的机会所在。
云计算对生产方式的改变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而在转变中,国产厂商的机会在不断被压缩。去年"去IOE"中执行的最彻底的阿里在努力成为剩余者。除了本土化的市场经验,阿里云还需要自发的技术门槛做防火墙。
太不幸了,他看到有火难道不会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