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腾讯是不是真的是陌生人社交?今天提出这个疑问,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回答。无他,腾讯的社交关系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关系的最重要补充。也许我们还会使用QQ和微信拓展我们新的社交图谱,但这些关系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以及多频次的交流,绝大多数已经转变成熟人社交。
恩波格斗声明 打假良品铺子博主称看完调查很寒心 官方通报黑龙江老虎进村咬伤村民
我们再也不会像多年前刚刚使用QQ时那般,大量的添加陌生人成为好友。现在新增加的朋友,绝大多数都会是朋友的朋友,以及工作上的朋友,但不论怎样,这些人都是和我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谈不上是完全不熟悉的陌生人。
这种关系在移动端进一步被颠覆,微信在初开始主打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但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开始定位于个人私密性质社交,而这种属性使得我们很难容忍陌生人进入。
也许会有人说,他有上千甚至多达上万个微信好友,但这类人我不想过多讨论。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某种程度已经完成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微信电商、O2O很难利用腾讯社交红利的原因所在。或许,我们可以把曾经腾讯的社交关系称为半熟人社交,而到移动端这种“半熟人社交”已经进化成“人脉社交”,这是一种强关系的社交。
腾讯的未来是想连接一切,沟通一切
在今天召开的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腾讯公司COO任宇昕发表了《连接时代的开放格局》主题演讲。任宇昕回顾分享了马化腾在近期演讲中的一些观点:“互联网的未来是连接一起。在未来,人、服务、设备的一切都会智能化,并且智能化后的东西会通过移动互联网彼此连接在一起,所以,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未来是连接一起。”
在他看来用一句话来总结腾讯是做什么的?答案非常简单,腾讯是一家做链接的公司。“在传统的互联网年代,腾讯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人与线上服务之间的连接,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腾讯需要重新定位到底需要做什么。如果从连接的观点看,腾讯的目标是要把自己培养发展成一个面向未来的连接性公司,帮助这个世界更好地联结在一起。”
兴趣社交能够提高人类分享信息与获取信息的效率,催生出群体智慧,挖掘和激发个体分享经验与智慧,经过计算机的云端整合,再以个性化的方式反哺给个体,形成良性循环,使人们整体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这是将腾讯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基于强关系的连接,对兴趣社交没有帮助
国内社交工具们近期兴起了一股“兴趣社交热”,作为传统社交巨头的腾讯自然也不甘落后。腾讯移动端两款最重要的产品微信和手机QQ,都已经相继宣布开始进军兴趣社交领域。QQ小范围内测上线了“部落”,并准备将其打造成具有相同兴趣、地理位置的用户聚集到一起形成的泛社交平台。微信平台中的微社区是腾讯在兴趣社交领域的再次试水。而在另一端,腾讯今天又高调上线了一款与来往扎堆功能高度相似的群组社交应用“微群组”。
这让我们想起了腾讯两路人马同时进军移动社交领域,最终微信成功杀出的情景。在兴趣社交领域,腾讯内部三个团队开始较力。从这里我们一方面看到了腾讯对兴趣社交的重视,但另一方面看到更多的却是腾讯的焦虑。
当然我们从产品角度看,无论是QQ还是微信,其核心功能都是帮助人与人之间建立沟通、建立交流。这种人与人的连接确实加深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社交关系的连接,但兴趣社交却是陌生用户之间表达兴趣,并一种全新交互方式形成的可信赖的高质量关系建立,它们的实现途径相比于腾讯建立起的连接存在巨大差异。
经济社会学家Grannovetter就认为弱关系在建立兴趣社交时远比强关系更有效。在他看来,人际网络中的弱关系相比强关系有更大作用,弱关系倾向于连接与行动者本人具有较高异质性的人群。由于这些人之间关系疏远,因此信息沟通很不充分。此时,由于弱关系充当了沟通不同群体的“关系桥”,故此在信息的扩散传播方面,弱连接能够传递对于行动者来说可能是未知的、新鲜的,因而也是有价值的信息。
国外投资人 Naval Ravikant 和 Adam Rifkin 也曾指出,“社交图谱”是基于你个人认识的社交连接故而圈子有限,而“兴趣图谱”则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无需彼此认识,因而大大扩展了社交的深度与广度。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交维度,前者是弱联系的,后者是强联系的。
弱联系的价值体现在信息的搜索和新信息的获取上,强联系形成的连接会让用户生活在狭小的自我世界里,无法感知社交圈之外的“新”事物,而无法接触“新”事物自然就不能培养新的兴趣。这样看来腾讯基于强联系的社交关系很难能成为兴趣社交的基石,或许这次尝试将会成为腾讯在社交领域继腾讯微博之后的又一次失败。
真正的兴趣社交最终一定要能演变成亚文化
兴趣本来就属于小范围的,但这个小范围如果仅仅是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人参与,无法影响到更大范围,这样的兴趣社交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兴趣社交一定是能够把社区里面所有秉承同样兴趣的人连接在一起,而影响力至少会是数万人界别。而当这群人通过社交联系在一起时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一种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用社会学术语可以称作为“亚文化”
提到国内两大兴趣社交平台,一为豆瓣,二为百度贴吧,这两者是国内亚文化最主要阵地,诸如屌丝、粉丝、韩流、动漫、网络小说、同人、白富美、你妈妈喊你吃饭等丰富多彩的亚文化。
“这种广场式产品特性提供给用户的是一个个群体,一个普通的用户就有条件可以去不断地影响最初的十个人,一百个人,再到上千、上万的人,逐渐扩大影响,直至形成一种文化潮流,孕育成特定的一种亚文化。他们通过群组或主题吧把用户区隔开,不同喜好的人不会被“杂聚”一起,通过吧的方式,用户有属于自己的一小片土壤去生存和成长。”
而腾讯一对一、点对点的联系无法形成广场效应,所以在腾讯的社交关系网络却从没有诞生出,哪怕一个亚文化关键词,这是腾讯微博为什么至今无法成功的内因所在。所以我才会作出腾讯进军社交领域必然会失败的判断。
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郝健与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