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连接小区业主、物业、以及周边商户的这类小区服务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家齐刷刷看准的都是O2O的下一个伸入到每户家庭的入口。而熟悉资本市场的朋友应该知道,各家资本也正在这条跑道上跑马圈地。
一片蓝海之下,大家都在一个一个小区地耕耘之际,上海叮咚小区突然传出的亿级规模天资,把整个局势突然推向了一个高潮。
叮咚小区创始人透露,公司在今年年初已拿到亿级规模天使投资,投资机构是一家上市公司。恕我浅薄,亿级天使我在圈中是闻所未闻,要知道对于早期 VC 来说,基金规模一般在亿级美元,很难做出这么大一笔天使。对于我的质疑,叮咚小区创始人梁昌霖给了这么两条证据:
1)圈内有几家知名 VC 也跟了这个项目,其中有一家最后还决定跟投,但被拒。对此,我专门联系了参与过此项目的几位投资人,但未能得到明确答复。
2)融资有相当一部分去向了广告,叮咚目前在上海一个月的广告投放为 1200 万,上海地铁、室外基本都能看到叮咚的广告。关于这一点,我专门联系了上海的一位朋友,他倒的确是在地铁上看到叮咚的。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为何能拿到这么多钱?
“上海有一万多个小区,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小区地找业主、物业、商家,这得等到何年何月,更何况,我们马上 5 月份又要到北京推广。所以,简单来说,我认为我的模式需要这么多钱。”梁昌霖称,“为了满足速度,我们最初的物业、商家信息基本都是从网上扒取,简单验证就直接上线;业主的获取则通过我们 100 多人的线下地推团队,将上海划作片区,5 人负责一个片区,到人流量密集的商场、写字楼做活动。这种模式使得我们从 1 月份上线到现在,在上海已经拿到 141 个激活小区,小区注册人数只有达到 100 人以上才被激活,最大的小区人数达到 6000 多人。”
被同学抱摔艺考女生发声 西安警方通报男童遭恶犬咬伤 黑龙江一企业禁止员工去冰雪大世界
目前,我们在叮咚小区能看到“号码通”、“服务站”、“二手市场”、“拼车”、“宠物”、“家政”、“家教”等服务,类别还算丰富,但一般都停留在一个电话号码,深度远远不够。这也是快速扩大规模所必需付出的代价。但梁昌霖似乎不太担心拿到的用户又跑掉,他认为叮咚现在留住用户的核心武器是“论坛”板块。拿 6000 多人的那个样板小区来说,用户在上面似乎还挺活跃,浏览了一些主要发贴内容,包括求合租、拼车、找球友等,每条帖子的回复量一般在 10 条以上,多的甚至有三位数,而这个小区的运营只有一个人。
以社区作为粘住用户的初期服务,一方面是因为操作性强,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也是梁昌霖的老本行。他从 2003 年起就在做一家母婴社区网站丫丫网。如今十年过去了,这家网站在没拿一轮融资的情况下年收入做到了 5000 万。去年下半年,丫丫网推出移动端妈妈帮。去年底,梁试图为妈妈帮增加“邻里妈妈社交功能”时遇到了瓶颈,索性将功能放大到如今的叮咚小区,并开始独立运作。
当然,叮咚小区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社区。除了开始在北京等其他城市快速推广外,梁目前还在做的一件事是成立引入第三方合作的事业部,叮咚小区也将逐渐接入包括商家、家政、拼车、租房等各类第三方 O2O 服务。
作者称,我在36氪近半年的主要关注方向是 O2O,接触过包括房产、汽车、装修、家政、医药等各类试图打通线上线下的创业公司。他们没有一家不想做自己垂直领域的入口,但绕不开的始终是服务频次低、推广成本高的问题。也因此,把小区作为 O2O 服务一大入口,深入到每个家庭这件事我半年前就隐约有类似想法,并不断被验证。最开始我知道很多小区已经有两三人的团队在单打独斗,做服务本小区的入口。当时的预感是,整合必定是趋势。这两周才发现,原来悄无声息地已兴起了一大波。叮咚快速扩张的思路在我意料之外,但我还是挺赞成。唯一担心的两点是,资金链断裂,以及各类 O2O 服务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叮咚的脚步,让后者沦为“先烈”。
山姆主要品控好,不过千元店,买单时要有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