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44岁农村智障女性遭数次性侵产女 恩波格斗声明 金正恩:朝鲜半岛核战争一触即发
特斯拉CEO首席执行官埃伦-穆斯克(Elon Musk)可谓是一个难得的天才生意人,12岁就编写了一个名叫 “Blastar”的游戏并卖了500美元;28岁把自己创办在线内容出版软件公司Zip2以数亿美元卖给了康柏;31岁把网络支付公司PayPal卖给了ebay;更难得的是,他并未像那些少年得志的硅谷英雄耽于醇酒美人,而是追随内心的直觉,把儿时那些的疯狂的梦想一一化为现实:
他创办了世界上首家商用火箭发射公司Space X,你无须成为宇航员也可以进入太空;他入主了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让这家独立汽车厂商完成了汽车巨头们都无法完成的任务;40岁不到时,他还成立了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SolarCity,在互联网、清洁能源和太空三个领域内如鱼得水,能够把生意做成“生活的意义”,也才会发生最新的石破天惊之举:免费公开Telsa所有专利。
6月12日,Elon Musk在Tesla网站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将免费公开其所有专利。Elon Musk在声明中称:当他创立第一个公司ZIP2时,他曾经认为专利是一个好东西因此努力去获得和保护它;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很长时间以来,专利仅仅是巩固了大公司的地位、肥了法律从业者,而对实际创新者而言,更多的只是扼杀了进步。他甚至认为,获得专利就如同得到了一张可以打赢官司的彩票。
此举立刻显得那些伟大公司在“专利为王”时代“此路是我开”的狭隘: 如高通——其在美国圣地亚哥的总部,一进大门就会被有一堵厚厚的墙堵住去路,上面镶嵌着高通所持有的CDMA的1400多项专利,显露出土豪般的炫耀心理;如瑞士诺华制药对印度仿制药提起的专利诉讼,全然不顾发爱滋病患者死难财的指责;如苹果和三星,每年都在上演互掐的无聊戏码;甚至看上去“不作恶”的谷歌,也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不小心露出了只为专利的狰狞面孔;更不用说车界每天都在发生的各种外形、线条之争,相比之下实在是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开放和分享的成功
Tesla的成功,曾经被业界归为是互联网思维的成功,而Elon Musk开放专利之举,也正是体现了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分享”的精神。Elon Musk称,在ZIP2时,他就尽量避免专利作恶,而当Elon Musk创立第三家公司——Space X时,各方的鼎力、支持显然更让他感受深刻: 在Space X前,Elon Musk曾经策划了一个叫“火星绿洲”的项目,计划把一个小型实验温室发射到火星上,让农作物可以在火星上生长。然而他发现,发射成本比整个项目研发和工程成本都高,因此在拿到卖掉PayPal的钱后,就在2002年立刻启动了Space X低成本火箭发射计划。
虽然他完全是个外行,但是业界的技术精英如美国最大的引擎制造商TRW的液体推进器专家Tom Mueller、波音公司的Tim Buzza、麦道飞机公司里主持“大力神”火箭的结构设计师Chris Thompson等纷纷为他的大胆创想所感染,Chris Thompson表示:“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时刻,大公司里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我要是不立刻行动,将来老死了躺在棺材里我都会跺脚后悔的!”而NASA也向他们开放了“阿波罗计划”的部分技术、允许他们使用测试台架,美国空军也给他们提供了测试场地。
在这个计划中,他们不求最新,但求最实用,主发动机的技术是60年代的,整体设计源自TRW公司,当然这自然是依赖于Tom Mueller的奉献,而喷注器来自于NASA提供的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下降段发动机…而如果这一切都需要用购买专利解决的话,显然就不会有最终的成功了: 在经历了3次失败后,2010年12月8日,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将“龙飞船”发射到地球轨道,这是全球有史以来首次由私人企业发射到太空,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为5400万美元,甚至低于最为廉价的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三号乙火箭的6000万美元。
而实际上这种“自由、平等、开放、分享”的精神,已经在德国得到过的验证:2010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凯普克创立了StreetScooter街头滑板电动车公司,通过联合上百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组成了一个联盟,涵盖了从电动汽车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凯普克将研发工作拆分成许多分支项目,每个项目由一个“领导工程小组”负责,联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所长,在12个月的时间内,合作者根据各自特长加入不同的工程小组。“街头滑板”第一款原型车就成功问世,并在2011年9月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2013年8月,街头滑板向德国邮政交付了第一辆“街头滑板”的邮政运输车,售价仅为1.5万欧元,却能每天能行驶120公里、起停200次、一年能工作300天,到11月,已经有50辆车投入运营。
电动汽车也能开源
而Tesla的成功,也许是更进一步坚定了Elon Musk的专利公开的信念,一方面Tesla采用的电池技术是和松下合作研发的;另一方面,Tesla所拥有的160多项专利主要集中在电池管理方面,从IPC国际技术分类上看在H02J(供电或配电之电路装置或系统;电能存储系统)以及H01M(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之方法或装置,例如电池组),这些技术如果不得到广泛应用的话,显然是无法完全体现出价值的。尤其是充电系统,更是一个社会化工程,单凭Tesla一己之力,更是不可能完成充电网络的布局。
他在信中写道:“特斯拉曾经觉得有必要保护专利,担心大公司剽窃特斯拉技术,并以其强大的实力打压特斯拉。但这种做法大错特错。事实恰恰相反,大公司的电动汽车项目规模极小,电动汽车销量占总体销量的比例平均不到1%。相信特斯拉、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以及整个世界都将受益于一个共同而快速发展的技术平台。”
而在IT和互联网界不乏开源的成功例子:80年代,IBM采取了开放相应的技术标准的策略,使得大量的PC兼容机厂商蓬勃兴起,这些PC兼容机厂商事实上也就成为了IBM松散而又有力的联盟,围绕IBM PC和IBM PC兼容机的应用软件相继被开发出来,而它的竞争对手王安电脑公司却由于不与IBM标准兼容而被淘汰。Linux操作系统的作者林纳斯 托瓦兹(Linus Torvalds)把这款操作系统免费提供给了任何人,连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 鲍尔默(Steve Ballmer)也承认,Windows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败给了Linux;而后,谷歌以Linux为内核开发出Android操作系统,又把Android免费提供给所有的硬件制造厂商,使得Android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而先以免费策略来扩张圈地,等拥有了一定的用户之后再精耕细作、推出收费服务,更是许多互联网公司的生存发展之道。
目前,电动车的销量仍然很少,Tesla 2013年的销量在2.25万辆左右,日产聆风自2010年10月上市以来销量也刚超过10万辆,而与此同时,全球的燃油车的销量则达到了8284万辆,本来势单力薄,而在配套设施上、充电技术方面再不兼容的话,推广起来就更没有优势了。 相比起来,即使Tesla于2016年能够如约推出genIII,能够把成本控制在3.5万美元左右,能够与聆风一较高下,显然作为独立汽车厂的Tesla,要承担的成本如投资达50亿美元的超级电池工厂、扩产的巨大投入,他所处的境地要比背靠雷诺-日产联盟的聆风更加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开放专利表面上看,是让竞争对手占了便宜,然而竞争对手在使用Tesla的专利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Tesla技术的普适性,使得它在未来标准制定中抢占了有利的地位——如此看来,国内的BAT大战的段位,实在是太低了,BAT和Tesla之间,也许还差着100个潘石屹的情怀吧。
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郝健与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