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工商总局调查微软,微软涉嫌垄断的声音再度响起,恍若置身于1999年的中关村街头。
至今天,微软缘何被国家工商总局调查还是一个谜团。有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微软被调查有两个原因:一是微软操作系统涉嫌侵犯用户隐私;二是与中美贸易形势相关。
上海博科软件董事长沈国康则认为,还有另外两个相关原因:一是开放源代码问题,尽管微软已经承诺开放源代码,但微软操作系统仍然是一个事实上的黑匣子;二是兼容问题,主要是指微软Office软件与其他公司软件不兼容,加上微软垄断性的市场地位,其他公司无法生存。
上海博科软件因为微软打盗版问题,与微软的诉讼正在调查取证当中。
7月29日,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通过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发文称: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对微软公司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
7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组织由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湖北、江苏、重庆、河北等9省市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
微软中国公关部自7月28日发布了一个简短的声明后再无声息。在此声明中,微软称“我们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并回答相关问题”,对于被调查原因未做任何声明。
对于微软来说,过去的22年可谓经历过风雨,见过彩虹,而当下又是“风雨欲来”之势。
盗版式生存
沈国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自去年中开始,就有一些企业陆续举报微软打盗版实为专利霸权,后来发展到众多企业集体举报,然后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博科是对微软进行举报的企业之一,该企业试图通过举报及向媒体公开的方式讨个说法。
一切缘于打盗版,但无论对于微软还是用户,抑或主管单位,盗版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一位已转型互联网的软件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即使时光倒流,让微软、用户、主管单位重新选择,大家仍然只能做一样的选择。
对于微软来说,盗版是微软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地成功的秘密,接下来,也会成为微软在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成功的秘密。先有盗版,后有微软,这是微软在欧美之外市场的发展规律。
“先有盗版,后有微软”的原理与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思维相通:免费产品是最便宜的产品,用户肯定会优先选择,比如360安全卫士与瑞星等杀毒软件的竞争,淘宝的“永久免费”与易贝当年的战争,都是免费的产品战胜了收费的产品,成为互联网商战中的经典案例。
以微软中国为例,1992年,台湾人田本和悄悄进入大陆建立了微软北京办事处。办事处的主要工作是做市场活动、找代理商。当时微软在大陆面临的境况是有用户,没收入,原因是盗版。
从1999年至2002年,尽管微软在中国到处打盗版,但收效甚微。当时中关村并非高科技的代名字,准确的说法是“电脑一条街”。私下里,中关村人自嘲为“骗子一条街”。昼出夜伏的小商小贩们主要向过住客人兜售各种电脑配件,代人攒机,更多的则是兜售各种软件光盘。
这些光盘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微软产品,比如Windows、Office等。每款这样的微软正版产品售价数百美元,且只能装机一台。而经过破解后,一张光盘上可装数十款软件,售价低则两元,不超过十元,每款软件可以在无限多台电脑上安装,前提是光盘不被刮花或有其他物理损害。
中国个人IT消费者们享受盗版带来的幸福时光:每当微软新版电脑软件推出的时候,富裕的美国人、欧洲人在掂量是不是花数百美元换新版软件的时候,中国消费者早就毫不犹豫地花上数元人民币装上了最新款微软电脑软件。那时候,中国个人IT消费领先欧美发达国家一到两年。
那时候,高校男生把妹泡妞的最好方式是帮女同学攒机,同时往电脑里灌各种盗版软件。
那是个人IT消费者与高校男生的集体狂欢时代。但微软不高兴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不高兴了。愤怒的比尔·盖茨曾经说了一句激怒中国人的话:让中国人去 偷 吧,总有一天他们会付出代价。
那是互联网刚刚出现的年代,这一句话在网上演绎后变成了“比尔.盖茨说中国人都是小 偷 ”。
比尔.盖茨是有远见的,他的话包含着这样的含义:只要你使用微软的软件,总有一天会为微软软件付费。2002年之后,微软祭起反盗版大旗,先后拿下中国政府采购、国有企业采购、大企业采购市场,同时获得了OEM厂商的配合。微软中国由全球最不赚钱的区域变成比较赚钱的区域之一。
秘密在于“平台锁定”:当用户所有工作都建立在微软软件平台上之后,用户的迁移成本非常高,以致最终愿意花钱买正版而放弃迁移。以个人用户为例,从习惯的windows平台向苹果电脑上迁移就有很大的障碍,而机构用户的所有数据,工作都建立在微软平台之上,迁移成本更高。
微软基于“平台锁定”原理的生存模式私下被称“盗版式生存”。
微软在中国的三个阶段
“盗版式生存”法则屡试不爽。在中国大陆之前,在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等区域,微软同样经历了“先有盗版、后有微软”这一路径;在中国之后,在印度、东南亚、巴西等区域,经历同样路径。
很多人忽略了比尔.盖茨的话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因为盗版问题,中国软件产业在个人通用软件领域完败,最终只有一类产品能够勉强生存,即杀毒软件,而杀毒品软件能够生存的原因是新病毒不断出现,需要不断更新病毒库,盗版软件无法实现病毒库更新。
中国软件业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有用户,无产业,无法出现知名大公司。曾经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文五虎、WPS、影音软件最终都因“前有盗版,后有微软”的环境成为历史,王志东、鲍岳桥、求伯君、简晶等程序员曾经“神一样地存在”,如今要么转型,要么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些年,中国软件产业喊出了挑战微软的口号,最终却成为了软件人的伤心记忆。
利用“平台锁定”的微软却笑到了最后,成为最终的赢家,赚得盆满钵满。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在这一大背景下,版权越来越受到保护。在政府、央企采购市场,微软产品迅速进入政府、央企以及大型民营企业市场。世贸是一个契机,微软在中国市场到了收割阶段。
微软的收入还不止于此。2006年4月,联想、同方、方正、TCL四家中国厂商在美国与微软签订了超过16亿美元的正版软件采购协议。其中,联想12亿美元、方正2.5亿美元,同方1.2亿美元,TCL6000万美元。
微软也没有闲着,配合大形势的变化做了许多工作。2002年,微软CEO鲍尔默访华,微软与发改委合作,决定投资62亿元支持中国的软件产业,成为微软转变中国策略的标志性 事情。
从2004年开始,微软与地方政府共建微软创新中心。另一举措则是投资浪潮、浙大网新、湖南创智、大连海辉等行业伙伴。另一个大背景是,从2002年开始,政府开始重视软件产业发展,微软是发包大户,微软除了给上述企业投资之外,还给这些企业发来了外包订单。
当年,微软投资一家企业,该企业股价就会疯涨,“微软金手指”成为中国股市一景。
这是微软在中国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微软中国的幸福时光。
微软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打盗版阶段:从1992年至2002年,负责人分别是田本和、杜家滨、吴士宏、高群耀;第二阶段从2002年至2012年,对中国采取特区策略,负责人分别是唐骏、陈永正、梁念坚;2012年,梁念坚从微软大中华区离职,由美国人贺乐赋接任之后,微软中国的历史进入第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对于微软的意义各不相同。第一阶段,1992年至2002年,利用盗版模式放水养鱼阶段;第二阶段,则是与地方政府、官员紧密配合,充分利用中国市场规则,大发其财;第三阶段,则进入了美国模式阶段,新的打盗版阶段,对盗版零容忍。
对盗版零容忍,这是在美国才能玩的,现在微软要在中国玩了。
历史转折点
正版化推进从政府到央企,再到民营大企业,然后在更大范围内的企业推行正版,最终到消费者,这是微软的正版化路径。这也是微软在中国用盗版模式,历经十年放水养鱼之后要达到的大目标。
在中小企业一边,微软主要通过发律师函、然后带领工商协助执法进行。一位互联网创业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来,微软每逢产品升级,就开始通知公司购买新的正版软件。如果到期没有行动,公司收到的则是律师函。最终,则是微软带领工商过来执法。
对于消费者这一层,微软主要通过与联想等OEM厂商合作推进正版。除了与OEM厂商推进正版采购外,早在2006年,政府发布文件要求禁止电脑裸奔。所谓裸奔,即电脑不装操作系统。对于OEM厂商来说,这可以节约30美元至50美元的成本,消费者一般买回电脑之后直接装盗版软件。
2008年8月20日,番茄花园美化修改版Windows XP的作者、软件下载网站番茄花园站长洪磊被警方拘留审查。不久,媒体公开了洪磊口述番茄花园如何捆绑流氓软件月入十万元的录音。
此后,微软公开声明,承认是其投诉所为。
雨林木风与番茄花园齐名,曾被称为中国“两大XP盗版网站”,用户访问这些网站就能下载各种破解软件。赢利模式很简单,在预装这些软件的时候,会顺便装入其他企业希望预装的软件,雨林木风与番茄花园从中收费。
2008年10月,微软发布投放新一轮正版增值计划通知:如果Windows XP用户没有通过WGA验证,用户开机进入后桌面背景将变为纯黑色,用户可以重设背景,但每隔60分钟将再度黑屏。
OEM厂商采购,央企、政府全线采购,被视为微软在中国的一次又一次“历史性胜利”。
这些做法都是在陈永正任上实现的,陈永正被视为微软历史上的大功臣。从2003年8月至2009年9月,陈永正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历时六年,是微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领导人。但就在风光无限的时候,微软突然宣布陈永正离职,陈永正转投NBA中国出任总裁。
陈永正之后,微软在中国的策略逐步开始改变,正版推进重心由央企、政府机构、OEM厂商向中小企业、个人市场发力。更重要的是,微软重拾打盗版利器,拿中国企业开刀。
陈永正去职后,其主导的“微软创新中心”逐步压缩,直至裁撤。同时,微软开始有步骤地退出投资的软件公司。比如浪潮国际,2011年微软向独立第三方出售浪潮国际约4.16亿股普通股。经过两次减持,微软总投票权比例由15.51%降至6.59%。
微软与中国业界的关系在陈永正去职之后开始逐渐变差。
另一个原因加速了这种恶化,即是软件源代码开放问题上的争执:微软一直被质疑在软件产品上留有后门,微软美国可以读取客户的数据,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用户的数据。如果这确是事实,这对于政府,企业来说,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早在2003年2月,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第八次访华,最大成果就是面向政府及其指定的备案单位开放源代码,这些机构可以用可控的方式查看微软Windows的源代码,从而增强安全性的信心。
但这一措施并没有完全杜绝担忧。一位软件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即使开放了也是个黑匣子,因为代码数千万行,根本无从看起,没有机构有那么多人力、物力来查看源代码。
工地的什么铜料可以卖200多万啊,打破了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