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拥有7-800万粉丝的宁财神微博账号售卖了,买家是网络名人同时也是他的朋友“和菜头”,价格据和菜头讲:50元人民币。
周雨彤发文回应近期舆论 2024美国大选选举日投票正式开始 内地游客香港换钱被骂穷
这个价格低廉得超乎想象,算是一种友情价,当然,行为本身也颇具黑色幽默。因为关于微博的价格衡量一直有一些工具在帮你测算。7-800万粉的微博,无论如何是不可能50块的。即便微博已经不再是一个现象级产品,但收费原创和转发,依然可以从几百到几万甚至更高,不一而足。和菜头这笔买卖,是大赚特赚了——如果他以后承接微博营销的生意的话。
宁财神为啥要贱卖自己的微博账号,和菜头提供了一个说法,姑且一听。和菜头打算如何经营这个大v账号,尚不得而知。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看待自己的“网络个人资产”?
这一份资产,和只动动鼠标看看 新闻 的一般网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按照国内传播学学者何威博士的说法,网民中有一部分人可被称为“网络化用户”。在他的著作《网众传播》中如是说:
“当今社会中那些积极的媒介使用者,他们以跨越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中介,与其他媒介使用者相互联接,构成融合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新型网络,网络化用户则成为该网络的节点。”
在何威博士的这个定义里,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是“积极的媒介使用者”,我个人的看法是,尤其是要指积极的UGC式网络使用者,比如早年的BBS、博客,后来的SNS,今天的微博微信。
第二个更为重要的是,“融合信息网络于社会网络”,这话照今天的通俗说法就是,要O2O,线上虚拟世界与线下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这两部分社会,在一个网络化用户身上,很难被清晰地切割开来。这个用户的整个社交圈,包括线上的,和线下的,并且互相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测评工具其实意义是很小的。互联网初期,有所谓的“品网”这种网站/工具,来评测一个网站的价值几许。但目标对象是网站,并不是一个个体,所以和社会网络几乎没有关系。
到了博客时代,一些博客测评工具兴起,我曾经记得我个人的博客曾被评测出2-30万的价值。不过,这个价值我仍然认为是被严重低估了。事实上,我个人由博客发端,得到媒体的注意,成为专栏作者,然后步入所谓“KOL”这个阶层,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出这区区2-30万。
话说得直接一点,一个名博背后的价值,远远超出“线上”的那点价值,它还蕴含着大量的“线下”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再怎么科学怎么精密的评测工具,都无法计算出来。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节点”:某人的儿女、父母、伴侣、上司、属下,等等。在网络生活中,如果是一个“积极的网络化用户”的话,同样也是一个节点:某些人的关注者,某些人的被关注者。而这两个节点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关系。
网络节点帮助社会节点变得更有价值,更有价值的社会节点再反过来抬高网络节点。博客时代的徐静蕾,微博时代的姚晨,都有这种影子。
匿名的网络节点,可能对现实社会节点的重要度会低一点,很多人愿意用匿名的方式混迹互联网,功利性目的会小很多,但不是一点都没有。宁财神虽然不是他的本名(本名陈万宁),但依然由于可识别,可视为实名节点。
他对他那个实名微博账号的放弃(暂时没有证据证明他不会用个小号去厮混在微博里),其实就是不愿意太过功利地去使用互联网。这一点一旦确立,50块也好,50万也好,已经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社交网络大行其道后,网络化用户越来越多。博客时代可能这类用户比例还略小些(中国博客全盛时期一亿个),但到了两微时代,比例就高得惊人。几乎每个网民都拥有了一份自己都网络个人资产,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它都和你的现实社会资源发生关系,并成为你“社会资本”中的一部分。
林南笔下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三要素:结构位置、行动目的与社会网络定位,个个都可能和网络个人资产有关。
经由网络化用户的大规模普及,互联网这个虚拟社会,就这样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脱离于现实社会的“另外一个社会”。因为,我们的个人资产,已经包含了网络这个部分,且无法割裂。
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调查的事情,就算这个段子是假的,生活当中也处处在发生类似这样的真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