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从商业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到计算机网络到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是的,下一站:智能互联网。我们已经启程前往智能互联网时代。
智能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有什么不一样?智能互联网时代有哪些先进科技?智能互联网时代地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智能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还能延续发展吗?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毁灭生命吗?
人工智能隐患论:冲击社会体系 毁灭人类生命
2015年2月,数百名顶尖科学家在一封公开信中签名,公开信呼吁科技界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彻底审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科学家来自生命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一所致力于“降低人类面临的现存风险”的前沿实验室。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承认,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分类、自动驾驶汽车、机器翻译和答疑系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并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消灭疾病和贫困。但他们坚持认为,“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做我们希望它做的事情”,科学界应确立 “有助于最大限度提高人工智能社会效益”的研究目标。
生命未来研究所公开信强调,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在计算机安全、经济、法律和哲学等领域影响社会,但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潜在性,可以引发多方面的危机。例如,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未来经济的某些部分变得自动化,工人以及工人工资会受到很大影响,人工智能专家们不得不要重视。
2014年,英国牛津大学一群学者在博客中写道:“当一台机器发生错误,其错误方式可能比人的失误更有戏剧性,可能会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结果。简单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但在不寻常的情况下,它可能作出离奇的决定。”
知名科学家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如果技术具有与人类类似的能力,“它将脱离控制,并以加速度重新设计自己。更可怕的是,由于生物学意义上的限制,人类无法赶上技术的发展速度。”霍金对人类的未来表示担忧:“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
从这些科学家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界、科学界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影响到现有的法律体系、道德标准以及利益分配的模式等等,而人类做出改变的速度未必能跟的上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这就会对社会现有的体制造成冲击,从而引发混乱;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让人类越来越缺乏思考,而其自身则有可能越来越聪明,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智能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质疑论:预言成真?危言耸听?
对于马斯克、盖茨、霍金等人的言论,谷歌董事长施密特率先发起反驳。施密特的身份很特殊,作为谷歌的董事长,他曾亲身参与许多世界上最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从自动驾驶汽车到谷歌的预测性搜索引擎等,谷歌去年甚至还推出了自己的内部机器人实验室。
施密特说:“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都是正常的。但是回顾历史你会发现,这些绝对是错误的。我们只是希望能通过更多机械化的方式,能让我们穿上更好的衣服,而且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过去的经济繁荣时期,大多数是因为采用新技术而引发的。”
IBM全球副总裁王阳表示,当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时,总是让人感到害怕,但真正重要的是掌握技术的人。“总是有邪恶的人用新技术来捣蛋”,技术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对于新技术的发展,难免会存在争论,但科学的进步总归是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英国利兹大学自动推理教授托尼·科恩说,完全的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现在发展的速度来看,我认为仍然需要几近上百年。”科恩认为,人工智能最终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机器毕竟是机器”。
从多数的人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论断似乎有些夸张,现有的科学技术只能让机器从事一些较为基础的事情,例如生产线上的一些固定动作等等,甚至连无人驾驶汽车上的智能系统都并不完善,更谈不上人工智能具有思维、情感,能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这不,伟大如Google都自觉放弃了谷歌智能眼镜。
无人驾驶汽车算是最接近我们的一种人工智能,但除了技术因素外,它还面临很多挑战。例如,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出了车祸,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是车主、谷歌,还是驱动汽车的算法、感应器以及所有控制系统来负责交通事故?很遗憾,现有的法律系统未能跟上现代社会、企业或机器人发展的步伐,根本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人工智能发展史:那么近 那么远 机器毕竟是机器?
要理解当下科技人士熟知的智能硬件、语音识别、智能家居等等创新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的异同,还得先回顾下人工智能发展史。
“人工智能”作为学术术语1956年首次被提出,随之正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随后数十年,“人工智能”给人的印象更多是在实验室和电影里。2013年前后,以谷歌、微软、Facebook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接连入局人工智能领域,鸿海富士康等厂商也计划大规模利用机器人工作。
面对科技界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大潮”,马斯克、盖茨等科技大佬按捺不住。2014年8月,马斯克在Twitter发布消息:“Bostrom撰写的《超级智能》一书值得一读,我们必须对人工智能超级谨慎,它的潜力可能比核弹还危险。”比尔·盖茨也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上表示,机器将取代人类从事各种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得好,它们应该能发挥积极作用。可是数十年后,人工智能将发展到足以令人担忧的程度。
的确,憧憬智能互联网未来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却的是:当机器人让大批工人失业时,我们该怎么办?当机器人误操作引发事故,现有法律如何厘清责任?当黑客借助人工智能犯罪时,我们又该如何防范?这些都应该是人类当前必须正视的问题。
拿现实生活来举例子,人工智能应该正视下列问题:致命的自动化武器是否符合人道主义法? 当人工智能系统从监控摄像头、电话线路和电子邮件中收集数据时,如何避免侵犯隐私权?
智能互联网离我们还有多远,等待我们的科技未来会是怎样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似乎归结为:人工智能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工地的什么铜料可以卖200多万啊,打破了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