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这一字眼就闯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在创新2.0时代突发崛起?它又会给信息社会带来怎样的机遇?
“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其实,最早提出“互联网+”概念的是马化腾。马化腾在2013年11月6日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提到,“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互联网+”不等于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
有些人这样定义“互联网+”:
互联网+餐饮=网上订餐服务 这是餐饮行业的“互联网+”;
互联网+传统卖场=网店 这是商品销售行业的“互联网+”;
互联网+家具=电商,这是家具行业的“互联网+”。
我们并不能说这种说法错误,毕竟,“互联网+”的基础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但也不能说“互联网+”就等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模式的销售,将实体店生产的商品发布到网络上,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宣传销售,并不是“互联网+”的真正含义。所有的用户,要买一个东西,还是要去商店,只是从去一个实体的商店,变成了网店。生产流通的环节,生产-批发-零售这样一个基本的格局并未真正改变。流通的社会成本很高,效率较低的并未发生质的变化。
“互联网+”将怎样存在?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的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深入应用,特别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发展与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渗透,信息技术推动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形成日益受到关注。
具体来说,“互联网+”就是可以凭借大数据、云数据、智能感应改变商品的销售模式,减少流通环节的消耗,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例如,一个产品出厂之时,它就被内置了NFC的芯片,或者ID code码,当有人看到别人在使用这个产品,完全可以用手机靠近这个产品,读出销售地址,进行电子支付,完成购买行为。这种情况下产品本身成为宣传渠道,产品本身变成了销售渠道。流通环节成为社会成本大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用户读取商品本身的NFC标签,或是ID CODE码就可以购买,可以用原价进行购买。这样既使厂商得了益,用户也会尽可能的用这种方式购买,来减少支出。最后的结果生产商和用户都是获益者,而批发商和零售商慢慢被边缘化。
这就是“互联网+”的存在方式,加入大数据和智能感应能力后,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让传统互联网变得更有力,技术更加强大,成为智能互联网。
信息+创造,让互联网创造时代
“互联网+”不仅意味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演进的新形态、也意味着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逐步形成演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开放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越来愈多的人靠近互联网,用互联网改变自己的营销方式,改变自己的信息社会。他们拥抱互联网,让互联网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因为,“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山姆主要品控好,不过千元店,买单时要有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