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调研公司IDC周四发布报告称,全球可穿戴市场在去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达到3390万部,同比增长17%,有明显的的回暖迹象。小米和苹果增长的业绩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对于Fitbit而言,并非如此,Fitbit虽然保住了自己的龙头地位,不过市场份额却陡降23%。
IDC的报告显示,Fitbit第四季度占据了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19.2%的份额,较上年同期的29%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小米的市场份额达到15.2%,较上年同期的9.1%增长6.4个百分点。苹果的市场份额保持平稳,仍为14%左右。Garmin的份额萎缩1.4个百分点,至6.2%,三星增长0.9个百分点,至5.6%。这两家公司较竞争对手两位数的市场份额均大幅落后。按照这样的趋势,或许不用多久小米就会取代Fitbit成为新的龙头。
制片人晒王宝强转账记录 高三女生被灌醉后遭强奸致死 恩波格斗声明
但是,小米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设备新龙头吗?首先我们需要回答这几个问题。
1.价格策略是一个持久性的战略吗?
小米一直采用的是提供廉价健身追踪器的低成本策略。小米官网上的可穿戴设备价格主要分布在100-200元之间,而Fitbit的设备在中国的售价约在1000元左右,而一台苹果智能手表售价约为3000元。就可穿戴而言,优惠的价格在中国确实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廉价的价格也意味着不完善的用户体验,那么随着消费者经济水平的上升,这样的产品是不会作为一个持久的选择。而且产品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专业程度,成本低意味着专业程度低,这样其实是很难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可的。
小米目前的可穿戴市场基本完全依靠国内,国内市场一旦接近饱和,这样的增长立刻会放慢甚至是停滞。同时,小米在国际上的品牌认知度不高,而且短期内也没有存在质的飞跃的可能性,这些无不与产品核心技术少、用户体验差息息相关,所以小米想要在国际上寻求大突破,可能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小米虽然依靠价格策略能够实现一个爆发性增长,但是长远来看,低成本策略并非一个持久性策略。
2.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市场究竟会是怎样的呢?
自谷歌眼镜的概念出来以后,可穿戴设备一度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相继出现智能手环、手表等各种可穿戴设备,但是并没有一款可穿戴设备完全引爆市场。健康、便捷是很多穿戴设备的出发点,但这似乎并不完全是消费者真正的痛点,所以消费人群有限,这部分人大多数是抱着尝“鲜”的态度。总体来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依然不大,而且市场发展方向也并不明朗。
每家制造商似乎都在各自为战,有的专注于时尚风格、有的则提供了强大功能、还有的走低端廉价路线…小米就是后者,但是究竟它到底能不能走下去,又或是能走多远,只有市场能告诉我们答案。
3.其他公司的可穿戴产品销量会不会迎来强劲的增长?
IDC认为,Fitbit第四季度低迷的表现,主要源自于高度依赖已迅速饱和的美国健身追踪器市场,那么对于Fitbit而言,下一步必定会开拓其他市场,相信依靠Fitbit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优质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不是问题,而且Fitbit还打算利用2016年收购的Pebble来进一步加强智能手表业务,那么Fitbit在未来实现一个较快的增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去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创出了历史新高。IDC认为,入门级Watch Series 1售价的下调,以及Series 2增加全球定位系统(GPS)功能,是Apple Watch在假日购物季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Apple Watch依靠品牌优势和价格优势,在未来实现继续增长也在情理之中。同时,就整个大环境而言,可穿戴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完全形成,谁也不能否定不会突然出现一匹黑马,来分割这块市场的蛋糕。
所以小米真的会是可穿戴市场未来的龙头吗?我们谁也无法过早预言。
我觉得养活自己没错,网红也是职业,但是既然擦边了就不要和体操联系起来,毕竟这是一项运动, 一项堂堂正正为国争光的运动,不能跟低级恶趣味挂钩,师妹怼得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