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微信

    • 微信号 :TMT_VC
趋势网 > 资讯 > 正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敬请通知移除
摘要:你好,明天:能看到这篇札记,就证明人类12月21日还没灭亡。
孕妇称收到商家报复快递 警方介入
网友:到底做了什么让商家要报复?
夫妻拒绝采访被主持人阴阳分手
网友:哪个媒体这么猖狂。
老人在自家别墅踩空电梯不幸身亡
网友:有钱人的生活也不安全。
椰树涉擦边广告被罚40万
网友:与其说是罚款不如说是给他们宣传的机会。
中方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
网友:就看美国和以色列做不做人了。
自称刷了30万的榜一大哥和女主播街头冲突
网友:成年人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打赏的时候不也是自己愿意的吗?

趋势网讯:

一、你好,明天

能看到这篇札记,就证明人类12月21日还没灭亡。

北京日报今晨正襟危坐,在《“末日谣言”何以甚嚣尘上》里批评“三人成虎,混淆视听……一些商家、一些媒体有很大责任”;倒是上海的解放日报略解风情,在头版刊发一幅新华社讽刺漫画,《“世界末日”无稽之谈,今天的太阳照样升起》里是三段提要:“今天早上我们还是得打着哈欠挤地铁,下午到点赶紧收工回家——不是末日逃难,而是因为周末近在眼前;今晚有多少节目打出末日旗号,多少商家在进行末日促销?借着末日拉动一把内需,这一天过去,生活照旧,该干吗干吗;根据玛雅传统,这并不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世界在12月21日之后仍将继续前进”。

党报都“卖萌”一回,子报子刊就更加花样百出。毕竟,不管信不信,这已经是消费“末日”的最后机会了。潇湘晨报以冰川退化对比影像昭示“末日启示录”;深圳晚报用地球生机盎然的影像撑足封面,大笑一声“末日,哈哈”;辽沈晚报头版最上方同样信心满怀,“天亮了,世界依然如故,只是又多了个大笑话,‘末日’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现代快报邀请读者“今天,一起见证末日谣言破灭”;大河报更是想在前面,记者守在医院发回今天零零时新生婴儿的照片,由其代言“生生不息”;扬子晚报也请孩子笑脸相迎,用“今天照样过,明天更美好”的标语,与华西都市报一同提醒大家今天还是冬至,老民俗是吃饺子喝鸡汤……

京华时报干脆用一个整版汇总“末日” 新闻 ,除了通报北京拘留17名宣扬末日将至强拉路人入教的“全能神”人员外,还有《俄总统普京笑谈末日在45亿年后》、《墨西哥专家:“世界末日”无稽之谈》、《玛雅人:“末日”仅是派对主题》。

而这家媒体今日评论《你好明天》更是获得新浪力荐。比起中国青年报《让非理性谣言止于“世界末日”说》里的最后科普,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刘志权是举重若轻:“我们打开窗户,心照不宣地共同迎接这个公开的阴谋、一次性消费的愚人节。这是消费时代的典型景观,是全世界舆论一起制造的狂欢——无关宗教末世观,无关遥远的玛雅预言,只是一部商业化电影的衍生物……但狂欢中也有真严肃,起码警察平添了工作量。因为相信世界末日,南京的女工程师卖了房子捐款,上海出现多起诈骗,还有邪教组织藉此兴风作浪。无知和贪婪永远存在,它们总在‘秀下限’,总与欢乐幽默水火不容。也因此,媒体的辟谣并不全是故作姿态。这正体现了世界意料之中的多样性。”

央视网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是在“制造争论吸引眼球”以增加点击量。继《人类第几次“被末日”》、《太阳照常升起》和图解“世界末日”谎言后,编辑们还在首页推荐专题《宁可信有其的困境》:“对于相信谣言的人来说,谣言并不是谣言,而是‘事实’;甚至在谣言被揭穿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仍然相信谣言不是谣言。相信谣言也与智商没有必然的关联,很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相当成功的人士也难逃谣言的陷阱。”

其实,在这个最后关口,倒是五大门户倒没有再怎么渲染气氛。只有凤凰网首页头条放着《玛雅人迎新纪元,长老吁中国民众莫恐慌》的消息,并配发源自新京报的“北京气象台否认气温将降至-21℃,称寒潮与末日说无关”。

搜狐在 新闻 首页也这么搭配了,另有专题策划《网友调侃计生委:都世界末日了,还在摸石头过河》——没错,末日既然不会灭亡,那日子就还得过。

毕节官员已经撤换了“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的垃圾箱标语,但时评家们想起一个多月前死去的流浪儿仍然意难平,所以要继续抨击“毕节悲剧怎能以雷人标语告结”、“‘不当警示语’背后是不良政风”;还有得知百胜瞒报八批抗生素超标产品后的愤怒,所以要失望而斥“肯德基究竟卖了多少‘问题鸡’”、“肯德基再大,也不能放纵容忍”……

只有新浪微博“没心没肺”,在“末日走你”的置顶号召中,转发来自@联合国官方账号的“严正声明”:“真心木有发放过任何船票……随时受不了!哼!”

@胡锡进倒是也来响应了一把,昨天深夜调侃“别管真假,利用周末多和家人去馆子吃一顿……如果我们活下来,就是一个新中国”——当然,他期待领导“最后留个好口碑”的正式版本还是表现在今天环球时报上,即《让百姓挣钱过好日子才算改革成功》。

“李克强19日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当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如果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么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与今日多家门户、都市报重点选题一致,这篇社评关注的是经济改革,当然,胡总编也不会忘记批评政见对手:“过去一个时期,中国舆论中不时出现一些人对经济进步的蔑视,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变着法儿贬低。他们主张只有动政治体制‘才算改革’。他们仿佛是从月球上来到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迄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谈论最集中也最突出,但仔细领会,这些改革里都包含了对政治改革的辐射和递进。”

二、依法治网

“末日论”恰好可以被用来说明互联网谣言的危害性,中共宣传官员们可不会浪费素材。

依法治网——3天以来,这场宣传攻势并没有因为诛心抱怨而有所减缓,或许,反而更刺激了部署者的决心。于是,“末日”之晨,规格再升一档。腾讯搜狐网易这样的商业 新闻 网站,都已经需要使用红色标题,将“网络守法”、“保护隐私”这样的字样顶向首页更高处。

各地都市报也要紧跟。扬子晚报最干脆,通栏标题写明“中央三大报纸持续关注网络立法”,配发编者按:“继前两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相继刊登有关网络立法和权利保护方面的评论文章(本报时评版均有转载)后,昨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光明日报再次聚焦网络立法和网络安全话题。本报转载如下。”

如下是三则标题:“人民日报:网络需自我净化也需依法监管”;经济日报:公众网络权益亟须法律保护“:“光明日报:互联网管理亟须高等级立法”。

面对党报前三名昨日数箭齐发的态势,连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辽沈晚报、齐鲁晚报、现代快报这样的都市报都不能落后,身为地方党委喉舌的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就更需要以头版转载作为示范。除了转载中共中央机关报的《网络需要依法运行》,北京日报还自刊一篇《网络立法是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据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日将审议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决定草案。在网络违法犯罪十分猖獗,公众个人信息常在网上被以白菜价倒买倒卖的今天,这种通过国家立法以维护个人权利的举措显然值得期待。”

一语道破天机。不论是央视以个人隐私受侵害的平民故事或网络谣言频频伤农入题,还是新华社请专家来强调“网络信息保护立法势在必行”,这场宣传大潮就是为即将到来的互联网监管法律在作铺垫。

在所有中央级媒体中,“老大哥”人民日报发动最早、气势最大,今日头版所刊已是第三篇相关短评,《依法才能更安全更方便》:“最近查处的几个网络犯罪的案件就说明,随意发布不实信息,极有可能为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隙。许多国家网络监管的惯例表明,依法管理不会束缚手脚,反而会活跃文明交流,推动商业交易,使人们在网上活动更加放心。”

宣传官员们又怎么会不懂得“民意”二字的政治正确性。所以,新浪搜狐网易所展示的标题——“管一管网络乱象系老百姓愿望”,正是来自文中第一段:“造谣谩骂,欺诈诽谤,在互联网传播,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可能造成危害,譬如‘末日现象’等荒诞之说背后,多有网络推手。‘管一管网络乱象’是许多老百姓的愿望。”

短评里讲不完的,里面还有半个版。先将矛头对准“黑公关网上闹得欢”,汇总其恶意炒作诋毁对手、收取钱财替人删帖的情节,并由专家在副题中声明“整治非法网络公关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而正是这篇报道,不仅获人民网力推,更成为新华网、央视网的共同首页头条。

组合拳里也不能少了“多国支持监管”。光明日报承担这项工作,在今日头版《专家呼吁立法维护健康有序网络环境》之后,导读内版之《美国:网络立法起步最早、数量最多》。

在这张定位面向知识层的二号党报上,还有另一篇由中国联通高管强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能只靠行业自律”的访谈稿。其实,敏感于字词区别的人们早就注意到了,重庆晨报的编辑们也注意到了,所以特意把人民日报昨日评论的主旨提炼为“网络需自我净化,也需他律机制”。

有谁会喜欢他律?3天以来,微博论坛中已经涌现太多反弹,@于建嵘和@何兵嘲笑人民日报才是“法外之地”,@王克勤和@薛蛮子认定这是中共在警告网民“听话才能更安全”。

自有京华时报来回应,这份北京日报子报今日自刊《法治是网络发展的共识》,评论员吴乔直言:“不必回避,一些反对网络法治的人,一个看起来颇获舆论和道义高分的旗号是言论自由。仿佛一法治,就是对言论自由的钳制。显然,这些人是把言论自由绝对化了。即便是在号称言论最自由的美国,也绝不会给仇恨言论、淫 秽出版物等以市场……反观国内一些网络淫 秽色 情活动的嚣张,网络不法治是不行了。”

说起来,曹林通常也会被归入主张言论自由的意见领袖之列。所以,当他要为中国青年报撰写头版相关评论时,特别需要注意措词——“接受了互联网的好处,就要面对它的弊端,无法要一个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的网络,没有众声喧哗,没有呛声杂音,那就不是互联网了。”

只不过,这篇《网络需要宽容而不能纵容》还是要像昨天一样回到“依法治网”的主题:“我们不能以驼鸟的心态看待网络的弊端,明明看到了弊端,看到了网络上滋生的种种伤害却毫无作为,不立法采取措施遏制弊端和解决问题,就是缺位和失职了……我们谈论宽容的时候,不仅要把自己想象成普遍的上网言说者,也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可能受到侵权和伤害的网民。如能有此位置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就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宽容和纵容了。”

环球时报反正没那么多自由派朋友,就更加可以毫不犹豫地宣布“加强互联网管理是得人心的”:“决不能以网上声音或者西方的评价作为中国加强互联网管理的舆论参照。网上的声音永远很激进,西方的评价则高度政治化...加强管理互联网是得人心的,正常人的网络活动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他们只会从中享受更多的安全。受到限制的只能是一些喜欢在网上搞出格行为,甚至把互联网当犯法乐园的人。”

为了帮助上级人民日报完成工作,这份报纸甚至还要强调国家对互联网的“珍惜”:“当世界很多国家制定各种法律严管互联网时,中国做了更多观望和反复斟酌……在多个社会领域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中国,互联网的立法和实际管理迄今都相对温和,远不属于这个领域的‘激进派’。中国各大网站虽设了很多‘敏感词’,但与中国网民极高的网络表达热情相比,它们发挥的作用实属杯水车薪。”

其实,再好的评论都比不上事实有力。晨间,门户首页展示有另一条来自广州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 新闻 发布会上的消息:“经过调查,所谓‘房婶’李芸卿并没有违法违纪问题,其购房资金来源清楚、所拥房产属合法致富。”

根据中新社的引述,广州市纪委常委梅清河正是以此事为证,强调“网络反腐”是双刃剑:“网络的自发性、匿名性令网络反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侵犯隐私权、缺乏约束性和法律责任意识等。例如,‘房叔’蔡彬案,案件线索经网络曝光后,相关涉案人员潜逃,增加了办案难度;‘房婶’案存在举报不实,成了别有用心人员利用网络揭人隐私、‘搞人搞事’。”

于是,南方都市报今天也要发表社论《避免运动式老路,追求可持续反腐》,根据社科院《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2012》中“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的数据,再吁制度反腐:“中纪委委员、监察部副部长于春生在解读上述数据时提及一种误区,即把‘官员密集落马’理解为‘贪官越来越多’。近来一批腐败官员相继落马,无疑影响了民众对反腐形势的判断……多数民众对于网络反腐尚持观望态度,尽管有着围观热情的公众在网络反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如何让这种力量可持续并防止不必要的误伤,是当前网络反腐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篇文章中最后一句是在期待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正巧,同属南方日报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今天也就此立论,《有效监督的制度环境是“有限特赦”的先决条件》。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日前提出的有条件特赦腐败的言论,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讨论,很多舆论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信任和怀疑。随后,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对李永忠的观点予以认同性回应,并提出以十八大为分界切割线,有条件对之前腐败既往不咎,而对十八大后的新罪从严惩罚”——在介绍学界观点后,文章代言“社会普遍担心”:“在权力监督和权力约束尚缺乏信任下,有条件特赦很容易滑落为腐败—特赦—再腐败—再特赦式重复博弈……透明和有效监督的制度建立是特赦的先决条件,没有新的环境,单纯地依靠特赦,将让问题变得更复杂,让老百姓的忍受变得更低。”

《财经》杂志网站更是凶猛,首页不仅推荐邓聿文“用官员财产公示打开政改缺口”的思路,还有张维迎两天前主题演讲摘录,即《腐败问题不解决可能亡党但不会亡国》:“当前中国反腐败面临两难选择,如果措施过于强硬,轻则政府官员可能会消极怠工,使政府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重则导致政府官员造反”。

基层溃败,一下猛药恐怕是要瘫痪。内蒙古某县副县长公务接待“一天陪洗八次温泉”的故事一经法制日报昨日刊出,即广获传播,多有媒体今发评论,比如新京报就以此对比改进作风八项规定,解剖“腐败样本”:“对于媒体、网络曝光的公务接待腐败,有关部门当给予充分重视,曝光一例查处一例,通过强力问责,给地方官员敲响警钟,使其不敢有侥幸之心。”

三、王立军故事会

在社科院所评2012中国反腐倡廉十大事件中,“薄熙来因严重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排名第四,这也正是昨日门户重点展示之处。

只是,有关这位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具体罪状,仍只是此前官方通报中的廖廖数行。于是,饥渴的人们只有从王立军那里间接探寻,因为,拜南都周刊所赐,这位副手的精彩故事如今已是人尽皆知。

今晨高居财新网点击排行榜首的就是《王立军东窗事发始末》。果然是惺惺相惜,其实这家网站在过去一周里已经转载了南都周刊《起底王立军》中的绝大多数内容,但不吝赞美的胡舒立团队显然意犹未尽,为了“以飨读者”,昨天再选录成“谋划”、“毒药”、“罅隙”、“调解”和“翻脸”这五个章回,并配发编者按,强调“对于王立军事件的持续追问和反思,正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反思强调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题中之意”。

打仗父子兵,上阵亲兄弟。既然那么多业界同行都大声力挺,身为“南方系”主将,南方周末就更加责无旁贷,本期封面报道推出现任重庆市公安局高层的首次受访,由其谈王立军、警界平反、治安反弹、岗位调整,以及作为大标题的那句“过去哪敢说重庆治安不好”。

于是,正好一周以后,五大门户又找到了可以重点推荐的王立军故事。由褚朝新——这位曾经的王立军单线联系记者——署名,南方周末所刊出的问题,就已经可以证明该报仍是中国最优秀的媒体之一:“我也接到这样的反映:有些老百姓觉得过去王立军治警很严厉,民警很热情、负责,现在感觉到一些民警对老百姓的事情不像过去那么热情了……既然你们说现在社会治安跟过去相比没有恶化,为什么老百姓感受的跟你们说的不一样?”

答问者以不具名的“负责人”代称,他先以数据否认重庆社会治安反弹,而后强调:“过去重庆治安是好,但是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过去的宣传把它扩大化了。比如入室盗窃案件在全部案件中的比例,在王立军当 局长之前是最高的,王立军当 局长时仍然是最高的,现在何挺来当 局长了依然是最高的,刑事案件也有其发案规律。但是,过去谁敢上网说重庆社会治安不好,就可能被收拾。现在,大家没有这种担忧了,可以放开评价。”

作为王立军时代标志的交巡警平台正在消失,面对“很多重庆市民认为,交巡警平台设立后改善了重庆的社会治安,为什么要撤,是因为财政支撑不了吗”的提问,负责人列举三大理由:“目前设立的平台机动性不强”、“交巡警平台占用了大量的警力”以及“固定平台太浪费”。

第三和第四章节是关于那些曾经下岗受罚的警察。文中,王立军的接任者承认:“客观地讲,最近几年重庆公安业务能力有些下降,但下降了多少不好说。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2010年搞机构改革乱调整干部……二是招收了11800名新警直接上岗,这也导致了最近几年的办案质量确实不行……5月份,我们设立了专门的复核小组,由一名副局长负责,专门接受、复核被处分过的民警的申诉……现在,已复核1196人,撤销原来决定78%,维持13%,变更的9%。”

最后一段,与其说是在解答薄熙来王立军反对者心中的疑虑,还不如说是替他们的故交而问——“南方周末:我感觉,现在你们把很多问题归咎于王立军一个人,重庆市公安局当时的党委班子为什么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负责人:我再给你举几个例子:巫山县有一个民警上访,王立军就把巫山县公安局的领导处分了。网上炒作这事,又把宣传处的同志处分了一批。开党委会时,一名党委成员提出‘不能打倒一片’。王当时一拍桌子:‘某某某,你他妈的闭上你的臭嘴。’”

的确,在这篇访谈中,现任重庆公安局高层已经举出了太多王立军独断专行、飞扬跋扈、滥用权力的例子。直到南方周末的最后一问——“王立军有没有一些好的方面?”,负责人答:“有些方面,看起来像是他的优点,比如,他要求只要是公安民警出了交通事故,不管民警有无责任一律刑拘。这样弄,有些人当然支持他。取得群众支持当然没错,但有时候不能为了赢得一些群众的支持不依法办事。另外,王立军虽然整了很多人,但有时候对一些能干事、顶撞过他的人,也会任用。”

只不过,司马南、刘仰、郭松民们还是不以为然。他们以个人微博和观察者网等为阵地,扩散黄纪苏的《关于南都王立军报道致友人书》,指责季天琴等记者是在“帽子棍子满天飞”、“肃反”、“清理阶级队伍”:“到底中央文件中所讲的王立军的那些问题是正本,还是越来越多的、信手涂抹的、情节大片化的、以王立军为男主角的侦探小说是正本?现在很多人已经被绕糊涂了。说一个人好,好到无以复加;说一个人坏,坏到十恶不赦...请问:到底谁在搞文革?”

左右之争,本也无甚稀奇。只是,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在看到今晨腾讯首专题里,难免会有些意外,因为,这家编辑主管中多有“南方系”旧将的门户网站,正在勇于“从王立军报道看媒体的八卦化倾向”。

“‘王立军声称在一些干部裤腰带上绑了定时炸弹’、‘王立军13年前曾称要去美领事馆申请避难’、‘王立军对部下说我看过的书可以把你们火化’……近段时间,此类标题充斥在各种媒体上,关于王立军的‘猛料’不断被披露出来。然而媒体在抛出这些‘猛料’时有不少是‘三无’——无出处、无交代、无说明。如此‘三无’式的报道,让人如何相信?”——仅凭这段导语,责编刘彦伟恐怕就要冒着与诸多友人翻脸断交的风险了。

石扉客那篇《王立军是如何炼成的?》既然领衔南都周刊,就难逃成为头号解剖对象。以“猛料只管抖,出处光溜溜”形容,腾讯编辑批评这篇被定位为 新闻 评论的文章“有如空中阁楼”:“ 新闻 评论中除了不言自明、众所周知、或者可轻易查证的论据之外,都应给出来源或者提供查证渠道。而上述‘绑上了定时炸弹’一说,如果不是评论员自己调查得知的话,那就是引述了其他报道。可此文中既没有给出作者是怎么调查得到的,也没有给出引自哪里,我们在网上搜索发现这个说法只出现在此篇文章中,那么这就成了一个‘无头论据’。更不解的是,作者在‘绑上了定时炸弹’之后还跟了一句‘前不久被曝光的雷政富案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诠释’……作者并没有推演‘绑上了定时炸弹’和‘雷政富案’之间的关联可能,只是直接给出了预测。没有‘推’只有‘测’,就成了猜测, 新闻 报道中是不能有猜测的。”

而后,是对“王立军13年前曾称要去美领事馆申请避难”、“王立军对部下说我看过的书可以把你们火化”等情节的质疑。要知道,这可是胡舒立、罗昌平等市场化媒体领军者曾许之“年度报道”的作品,但刘彦伟却执意孤军奋战,批评其爱用“知情人透露”、擅使“单线来源”、为了表达主题“强说愁”:《王立军从警28年起底:以打黑起家喜欢大场面》的 新闻 跟帖中,被网友‘顶’了2000多次的‘热贴’就是——“这 新闻 就跟看故事会似的……如果王立军风光的时候媒体不该去拍马屁,那么王立军倒台的时候媒体是不是也不该乱扣屎盆子?”

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出于 新闻 专业主义而批评,这期专题以“这种八卦化未必是针对王立军,更像是媒体的‘流行病’”收尾。

所举反面典型一是新民周刊对太原前公安局长李亚力父子的指控,“这段报道涉及的内容记者根本没去调查,而是把早前论坛里一个帖文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的搬过去,就成了自己的 新闻 报道。”

二是《射阳一医院疑见死不救,家属跪求仍无人过问》之事。正如专题所示,这则由人民网周二首发的报道,引起网友对医院极大的愤怒,但新华社昨天依据医院监控视频发布澄清,表明患儿在进入医院一分钟之后就已经进入CT室检查。

在势必要得罪一大圈同行后,腾讯结语语重心长:“把 新闻 写得像故事会,这种做法多了,媒体就会成了‘狼来了’中的孩子,等有一天自己真的拿到千辛万苦得来的猛料,也会被人怀疑”——刘彦伟可以欣慰的是,在他这番宣讲之后,页面显示,已经有98%的读者投票承认自己在阅读最近的王立军报道时曾经“存疑”。

只不过,喜闻乐见的标题此时又已经出现在新浪首页——“李庄案全程内幕披露:王立军称要拿其杀一儆百”,是中国 新闻 周刊又来了一期封面报道。

本文转摘自FT中文网徐达内专栏

作者徐达内,1970年代生,安徽泾县人,曾供职于媒体。他从纸媒、门户、微博、电视中探寻中国舆论生态,记录转型时代片断,热评冷析,亦庄亦谐,给出不一样的媒体摘录札记。

百度副总裁5天涨粉百万账号系购买
网友:百度公关一号这么顶级的公关硬是挂在热搜下不来了。
女老师去学校路上离奇失踪
网友:车人可能摔倒了,井和水域注意找。
南京胖哥被初诊为PTSD
网友:当好人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希望不要寒了好人的心。
菲渔船载200名平民赴黄岩岛碰瓷
网友:菲方不要继续挑衅,否则必将自取其辱,自食恶果。
女子被公公扇耳光后下跪妇联介入
网友:该刑拘刑拘,该判刑判刑,保护儿童妇女不能靠嘴说。
以色列导弹击中伊朗境内目标
网友:战争仍在升级,愿世界和平!
  感谢各大网址导航推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