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对于飞信来说,可能如今最大的根据地就是校园了,可以说飞信很大程度上维系了中国大学有些松散的管理制度。而在大学中当过班长的我谈不上资深,也能算是飞信的老用户了。
看到中国移动准备重整旗鼓,利用飞信对抗微信的 新闻 时,我心中不由戚戚然。说实话,我真的很感激飞信的出现,至少它让我每一次转达辅导员的通知时不需要用短信群 发,省下了一大笔的话费。
但是,正如我们终将死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一样,飞信似乎也在它所坚持的路上一直走到了黑。
宁波顺其自然又捐款109万元 献血100次可免费吃酒店自助餐 哈尔滨一田地内发现一具被焚尸体
为什么我们开始远离飞信,从一个普通用户角度来看:
1、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口碑不佳。
飞信确实有点冤,因为从功能机时代,飞信就开始替我们节省话费,无论是发通知,还是情侣之间聊天,确实很方便。但是几乎没几个用户夸它好。因为早期版本的飞信,就如同像老旧的功能机一样,在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方便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是让人苦不堪言。
记得当初有人参加集体活动没有到场时,用的最多的理由就是我的飞信坏了,没有收到通知。飞信发出去,对方接不到,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飞信的品牌美誉度自然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以至于后来很多重要的通知,一般都是有明确要求:不准用飞信群 发。
大家当初选择飞信并不是因为飞信这个产品本身多么让人痴狂,而是因为只有它可以用。而强大的同边网络效应使得身边的人都在用飞信,自己在不停的飞信邀请轰炸下便也回复了一个“Y”,开始用起了飞信。
一言以蔽之,飞信最初的市场是利用提供免费短信的这种物质价值来获取的,用户并没有产生精神依赖,甚至对其有反感。当有一种用户体验更好的替代品出现时,我们便开始远离飞信了。
2、用户体验差,技术进步缓慢。
飞信在其刚一出现时确实惊艳到了我们,大家发现原来发出去的飞信,无论对方有没有联网,都是以短信形式收到的,我们甚至可以用电脑给手机发短信。但是似乎这么多年下来,飞信在产品理念上也就仅仅止步于此了。
之前提到过飞信发出去之后经常会出现收不到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更要命之处在于,当初的飞信发到对方手机上之后是以弹框方式出现,如果手一抖,关掉了弹框,那就什么痕迹都没有了,连个历史记录都没有。这种欲哭无泪的情况不仅我个人遇到过不少次,身边的朋友也是时常抱怨。
以至于我都怀疑snapchat是不是抄袭了我们的飞信,当初的飞信可不就是阅后即焚吗。当然,这个功能最近已经有所修改了,不过问题却又接着来了,很多朋友向我抱怨,说自己的飞信现在连弹框都不出了,人家发来飞信,自己需要用短信回过去,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没了。
如此这般的用户体验,我们难道不会远离飞信吗?
3、功能单一,用户单一。
中国移动曾经想把飞信打造成一个即时聊天工具,但是似乎现实与他们的设想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如今,即便是在学校里面,大家可能都只是在发通知的时候才能想起飞信来。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微信、手机QQ,甚至是人人,都已经渐渐侵蚀了飞信的领地,飞信正在沦为了一个偶尔会被想起的免费短信工具。我手机上飞信在线的好友正在一点点的减少,只有辅导员老师的飞信依旧坚定地挂在那里。
如果不是微信还没有那么的普及,我甚至都涌出一种建一个班级微信主页来发通知的想法,或许那一天应该不会遥远吧。
至于用户单一,我真的说不清楚这是一个优点,还是缺点。犹记得当初发通知时,最不爽的就是班里还有用联通、电信手机号的同学,因为需要自己再单独发给他们。
当然,曾有一个用联通号的哥们很兴奋地找到我,说他也可以用飞信了。只可惜后来当他登上自己的飞信,发现了一条我一天前发的通知时,他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的飞信必须登录账号才能收到通知,而不是以短信的形式接到。
至于然后的然后……他就改换移动的号码了。在飞信的努力下,全班同学都成为了中国移动的用户,只是飞信也就仅仅剩下了发短信这一个还会被用起的功能。当飞信失去大学这块沃土时,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还会坚持把飞信留在手机上吗。
飞信当初的成功是依靠其运营商自身的便利,如今的沉沦也是因为这种运营商的思维。
飞信,或许离开校园那天,我就将离开你,亦或许不必等到那天。
千刀万剐吧,别再放出来嚯嚯无辜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