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阿里巴巴是最近一个月最火的互联网公司,到处都是阿里巴巴的好消息,经济学人撰文称之为世界最大的事,福布斯连篇累牍力推,纽约 时报认为其价值1000亿美元,成功举债80亿美元,相当亮丽的2012Q4业绩,收购新浪微博股权、最新一个好消息是阿里收购高德地图股权。
32岁飞行员失联车内情况被还原 2年被家暴16次女生称只接受死刑 疑似可可西里网红狼被大货车压死
有人将阿里巴巴的业务称之为SoLoMoCo,即社交、本地、移动、电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以电商为核心的商业生态,正好符合了马云之前所说的one eco-system概念。一切都在按照计划中的步调行进,阿里巴巴正在向一个千亿美元级的IPO稳步迈进,很少人对此提出什么异议。因为在这个时间点上质疑声势浩大的阿里巴巴,很不讨巧,大喜的日子不说背兴话,破鼓才能群起去捶,中国人的民族性大抵如此。
不过,在如今这个变革的时代,还是可以改改章程的。
阿里巴巴的SoLoMoCo,本质上仍是以Co为核心,即电子商务。这是阿里巴巴的增长引擎,也是目前为止能直接产生营收的业务。至于人们津津乐道的SoLoMo,阿里巴巴过去几年做得并不很好,甚至可以说很糟糕,大多与此有关的业务,都要靠收购来完成布局。可是,并非买来所有配件就能造好一架飞机,配件的适配性是存在差异的,换句话说,整合起来并不会那么顺畅。
阿里巴巴自己不是没做过社交产品,但基本以失败告终,以至于有人认为阿里是一家缺乏社交基因的公司。当然,在腾讯主导社交大局的背景下,阿里也很难找到一个突破口,直至陌陌和新浪微博的股权被阿里纳入囊中。这两个产品到底是社交属性大一些,还是移动属性更大,难以定义。在阿里的宏大布局中,陌陌至今仍是移动端一款交友工具,而新浪微博至多也只能充当一个精准化的引流工具,从中仍看不到丝毫可发挥这两者社交特性,并推动电商社交化的迹象。
在本地方面,阿里有自己比较成功的聚划算和支付宝,但缺乏生活服务类产品,于是去投资了美团,丁丁、快的等,还通过收购易图通拥有了自己的地图,之后又收购了高德地图的股权。本地化业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光辉未来,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事情,不过,这显然是一个需要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做出巨大投入的事情,市场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培育,商业模式和用户习惯的养成也需一个过程。阿里在本地方面投入巨大,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可阿里却又是一家很讲求实际的公司,很奇怪。
在移动方面,阿里云OS是中国互联网唯一有些自主味道的移动操作系统,其核心的虚拟机技术仍是收购而来,并因使用了太多Android的东西且不属于Android生态系统而遭到谷歌的封杀,发展一度消沉。手机淘宝是自主的,发展不错,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若说陌陌和微博也是阿里巴巴移动端的,有些牵强,顶多就算个盟友吧。阿里巴巴在移动端缺乏一款杀 手级应用,如今在移动端的庞大阵容更像是拼凑起来的一支多国部队,其战斗力是令人起疑的。
如果这些就是阿里巴巴的SoLoMoCo,且被人视作宏伟布局和强大野心,未免也太不禁推敲了。除电商外的其他领域,阿里都没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只是拼拼凑凑搭了个看上去不错的架子,形式禁不起推敲,内容缺乏建设。或许,阿里根本就没想要什么内容,只求能有个好看的形式就行了,因为他们豪赌的并非未来,而是现在。这里面的基本逻辑如下:
1、过去,阿里巴巴在核心业务之外的开拓败多胜少,这是其生态体系的封闭性所造成的。如今开拓出这么多核心业务之外的新业务,能有多大胜算?由于微信等竞争对手的成功,导致了阿里巴巴的焦虑,因此它必须要摆出进攻的架势,虎头蛇尾也行,只要开局阶段把声势做大。
2、做大声势的手段是去买业务,而不是自己开发,因为那太耗费时间和金钱。这与阿里过去的商业逻辑不符,他们是购买过大量业务的过来人,深知其中凶险,却还是要买。购买方向是时下最热的概念,社交、本地、移动,总之人们看好什么他们买什么。换句话说,阿里购买的大量业务中,有很多只是在应景,很可能连阿里自己也不指望能用来做什么,只是观众觉得很好,就买来先拼凑出个样子。
3、本地化有多难搞,先不管,电商移动端有没有那么重要,不考虑,移动端还看不到有利的商业模式,不操心,只要能在声势上与微信持平,或超出一头,就是胜利。在收购新浪微博股权后,福布斯马上说中国移动互联网两强是阿里和腾讯,国内有人说阿里是腾讯之后的又一头移动怪兽,把百度不知道甩出几条街了。这些宣传口径惊人相似,隐藏在背后的意图清晰可见。
4、造声势的更核心目的,自然是高估值上市。在业务方面的造势,是整体造势工程中的一部分,其结果导向仍服务于上市,这才是最实际的。阿里巴巴B2B的上市从财务角度而言非常辉煌,从投资者角度而言却是阿里的污点,但阿里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还想把相同的情景重现。财务指标无法支撑心理预期价位怎么办?尽量把前景描述得遥远和富有想象力一些,把万众看好的气氛再搞得热一些。
5、如果收购的这些业务中有很多做不成怎么办?没关系,那至少也一两年以后才能看到,况且即便做不成也不会亏掉什么。阿里的狂热收购中尽显理性色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不好把握,也不容易成功,于是采取部分购买而不是整体收购,以留下后路。买来的业务,能发展就发展,不能发展起码还可当引流工具。概念冷下去后,可能也成功上市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出售以获取投资收益。
一家成熟的大公司,会去豪赌不确定的未来吗?显然不可能。大公司的中兴是很难的,因为有太多顾虑,输不起所以不敢赌。苹果要不是掉到底了,光脚不怕穿鞋的,也赌不出个iPhone。对于有人又有钱的有产者阿里巴巴来说,豪赌不确定的未来,显然不如豪赌出一个有可能的现在来得实在。
不要忘了,B2B上市前的声势并不比现在小,其想象空间也曾让人兴奋。之后掉下来了,可以怪经济形势,金融危机,木已成舟之后,太多替罪羊可找了。把握现在,哪怕之后洪水滔天,未来是那么不可知,不值得为之付出一切。
果然是从重从快,法院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