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野猪闯入民宅 老人被撕咬身亡 羊毛月一夜掉粉近22万 前中国体操队员吴柳芳转行擦边女主播引争议
最近,美联社重新修订了《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指南》,严禁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未经证实的传闻。
实际上,美联社早在2009年6月就发布了社交媒体政策,承认公司支持员工将社交媒体作为一种个人和职业工具加以使用,但希望员工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给美联社带来的影响。在最早的指南中,一些基本原则已经确立,比如,禁止员工们发布“传播谣言”的信息,员工不得在自我介绍中包含自己的政治背景,也不得张贴任何表达政治观点或是在争议性问题上采取立场的帖子。如果员工以任何方式使用了美联社的工作网络,他们必须表明自己为美联社工作;在其个人主页上,披露有关美联社内部运行的材料也是不被允许的。
此次对社交媒体政策的最新修订,并非事出无由。波士顿马拉松赛爆 炸事件发生后,脸谱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几乎以直播的方式对事件进行了播报,一些传统媒体为了抢 新闻 ,也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引用了社交媒体的信息。这在让人们迅速了解事态进展的同时,也催生和传播了众多误传。其间,美联社的推特账号被黑客攻击,发布了奥巴马受伤的假消息。因为这些新动态,美联社社交媒体指南的最新修订版要求记者要格外小心,“避免通过推文和帖子,散布未经证实的传言”。
新规强调,在确保社交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之前,员工不得对相关信息进行转发,即使其他记者或者 新闻 机构已经进行了相关报道。而当员工转发经过证实的信息时,也要将该信息当作直接引语处理,并配上评论和来源。“转发而没有评论,很容易被看成是一种你赞同原信息观点的信号”,美联社在新规中写道。
在推特上的老用户都知道,转发并不等于同意。然而,一条推文的意图并不总是能够同其效果相分离。美联社警告说:“很多阅读你的推文和转推的用户,永远不会去看你的推特自述。”
根据这份新规,美联社员工在使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作为 新闻 源前,必须要通过电话、电邮等方式与发布信息者取得直接联系,确定发布者的身份及其发布的信息是否真实。
这些小心翼翼的举措的推出,背后是美联社的这样一种思考逻辑:它把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视为出版,就像通讯社发稿、电视部门直播,或是通过数字平台散发数字产品一样。
这份新规尤其强调,对于那些有潜在危险性或者过于敏感的 新闻 ,记者该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予以报道。美联社社交媒体编辑艾瑞克·卡文和标准编辑汤姆·肯特在解释新规的博客上写道:“当出现了大屠杀、自然灾害或是战争地区的突发事件,美联社记者有必要调动他们的所有工具来获取 新闻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获取图像……如果有 新闻 价值的爆料来源、目击者证明、相关内容处于危险的或是各种敏感的情形,此时至为关键的是,我们要作出有关 新闻 采集的智慧的和道德的决定。”
关于美联社的社交媒体政策,我最喜欢的是从前它在规定如何运用社交媒体采写 新闻 时说的这样一段话:“如果这些建议中的某一些听上去不是很具体,那是因为相关决定必须依照个例来作出,而在作出决定时,需要调动你的 新闻 本能。你们中的许多人,在面对面采访或者电话采访时,都有很多运用这样的本能的经验——你知道怎么去和正陷入严重事态当中的人交谈,让他们和你交流时感觉更安心,更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并在决定这样做时更舒坦。你也清楚什么才是合适的时间。”
美联社还有一点我也很推崇。它给记者的建议是“提供,而不是要求”。不是向当事人提出要求引用他的话,而是告诉当事人,“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来找我”。换言之,说“我就在这,如果你想和我说话的话”,要远比问“我能和你谈谈吗”,更有同理心和理解力。
当然,新规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这段:“美联社员工必须意识到他们表达的观点,可能破坏美联社作为公正消息来源的声誉。美联社员工,必须克制在任何公共论坛上就争议性公共话题公布他们的观点,不得参与有组织的行动来支持某项运动或事业。”
个人以为,今天记者追求客观性已全然不现实,上述的禁言令会使得记者很难检视那些隐含的假设及偏见,并发掘背后的原因。美联社所限制的,恰恰是使社交媒体变得如此有价值的对话。社交媒体并不只是一个搜集消息的场所,也是一个讨论 新闻 的空间,可以分析 新闻 的影响,并试图找出 新闻 背后可能的预设和偏见。当记者无法再做到客观的时候,他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把获取的信息,以一种有用和翔实的方式呈现。而如果社交媒体政策阻止记者的对话,那么记者也就丧失了反思的机会。
又想做好节目,又想吃流量,又怕上面问责影响结婚率,又怕嘉宾因舆论压力把事情搞大,最终只有一条路可走:把责任推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