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请求式运输服务(趋势网海外译者注:国内俗称打车APP)行业竞争正在升温当中,但它却和其他的市场分块不一样,并没有所谓的锁定式服务来固定客源。想要进行移动的用户只要在乎对应服务的价格,便利程度以及可靠性就够了。
有了这个概念,诸如Uber还有Lyft这样的服务就不再争先夺后地要成为人们的唯一选项了,只不过他们还是会想成为当人们需要时的首选。随着便利性与可靠性的商业化,接下来的竞争将围绕价格展开了。
让请求式服务成为一种商品
在这个领域几乎是一枝独秀的角色。只要你想快捷可靠地打个车或者是给出租车调度员打个电话叫辆车,那为这种方便可靠付一点费用是不出奇的。如果你想到个什么地方,那多付一点钱能知道有车正在赶来并且还有多久就到也是值得的。
但是好景不长,过去的几年以来,新的竞争者带着他们的请求式搭乘程序风风火火地冒了出来。一方面来说,像Hailo这样的程序使得客户仅用自己的电话就能够打车,而不必在街上等或者是找当地的电话调度员。另一方面,如Lyft等程序则能够依赖社区以及非商业驾驶员将顾客从A点送达B点。
以上两者都将以显著的低价将Uber的传统商业黑轿车击败。现在随便利于可靠性的商业化,他们反而转向价格的竞争了。
当然了,Uber也不是光坐着等他的低价对手来超越,他自身其实也在尽力尝试提供给顾客更低价格的选项。这在像纽约这样的城市就意味着提供个人所有的网络打的服务。而在三藩市和一些其他的大城市,Uber的点对点共乘服务也作为一种进步成为了其UBERx服务的一部分。
最先打开的程序
尽管UBERx的价格降低了,但还是高于Lyft或者SideCar的价格。这就已经导致三藩市海湾地区的客源发生了变化。有趣的是,我在三藩市认识很多这两种服务的常客,而他们需要打车时往往会选择先打开Lyft看看。
到底选哪一个很大程度取决于价格。但社区问题方面又是决定人们选择的另一个理由。比如说你在选择Lyft的出租车时怎么看待那个大红胡子的司机呢,又或者是当你上车时司机磨拳擦脚的举动给你什么印象呢?这些情况让用户理解到选择Lyft的司机时将会有什么样的乘车经历。(这里还要再说一下,并不是所有人都习惯如此----我知道有些人在搭车时并不喜欢和司机聊天)
曾有一段时间,即使用户先打开Lyft程序,也不能就肯定地说一定会有空车待发。由于供不应求的缘故,Lyft在早期于三藩市的开展显得捉襟见肘。不过随着其近来几个月增加了超过一倍的司机数量,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控制。Lyft已经开始正式服务这个城市了。
尽管这样,Uber还是会有Lyft比不上的时候的。但是这些优势实际上随着Lyft在逐步去除其供应限制以及优化司机而在不断地减弱。
价格战争的到来
要是UBERx的价格变得比Lyft更低呢?根据上周他给司机们发的备忘录可知,既然Uber能淡定地将价格降低了25%,这其实是我们马上就会看到的场景了。尽管更低的费用会降低司机们每次工作的收入,但是Uber打赌相信客源的回归能够弥补这个问题。
这个 赌 博对Uber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毕竟他有多年的数据分析来做支持。再说了,Uber本身还有UberBLACK和UberSUV这样多种类的高价服务,这使得即便UBERx降价了,Uber还是能通过前者将收入价位补平。
不过这就能使他成为最先被打开的程序了吗?还是说只是成为一个会被打开的应用程序而已呢?现在你倒可以赌一把说Uber的人肯定是在期待前者的了。
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郝健与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