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是的,互联网正在加速改变汽车。
一个月前笔者抛出这个论题时,Google刚升级MAP,WAZE还在和Facebook纠缠……巨头们的动作比想象中更快,近日谷歌完成了10亿美元量级收购在线地图公司Waze交易, 苹果在WWDC上发布了iOS in the Car产品,而此前宝马汽车宣布该公司旗下2014年全部车型将整合苹果的车载语音控制系统Siri Eyes Free,更别说微软早就布局车载系统,三大互联网巨头已经悄悄的杀入汽车操作系统平台级领域。
以汽车厂商为核心、相对封闭的车载系统,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李彦宏说“中国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汽车业会是下一个被颠覆的传统行业吗?
汽车厂商具有强大的护城河
其实,汽车行业从来都是个高科技行业,无论从材料、动力、整体设计还是车载电子系统,一直都未停止过创新,我们引进合资、引进生产线那么多年,都难以完全自主做好一辆车,可见其中的科技含量之深,即便是在美国,含着金钥匙而生的特斯拉,除了媒体热衷之外,其对传统车商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可见,互联网商要淘汰汽车厂家,完全是个伪命题。
对汽车厂商来说,其最重要的需求是:安全、稳定、高性能。比如电子要替换机械,虽然可以带来非常多便利,但是安全稳定是其首要考虑的,是否在各种极端环境下都能够正常工作,这需要大量的验证,而不可能像互联网业那样永远的beta版,让用户用绳命来反馈bug。这样的出发点注定了汽车厂商的产品不可能频繁升级,推出任何一项创新、选择哪个合作伙伴都异常慎重和保守。
而互联网完全呈现另一种景象,其发展的逻辑是:创新、快速、开放、变化。在这个行业,产品一年没有变化是不可想象的、不开放合作是不可想象的,错了不要紧能快速变化就行,所以它总能给用户带来令人目不暇接的绚丽应用。
因此在汽车这个行业,呈现出这样一个局面:互联网商拼命在布局汽车相关的服务,但是落脚点往往在手机上。而汽车厂商虽然把握着行业的话语权,但是应用始终不温不火。
浙大通报家庭困难学生晒旅游照 吴柳芳为占用公共资源致歉 网曝女生家有白事凌晨跪求宿管开门
“娱乐+导航”为互联网公司打开了一扇门
在弯道恣情撒野的驾驶乐趣固然重要,但绝大部分人用车还是在朝九晚五上下班长长的车流中渡过,解决这种无趣的驾驶体验需求显得更加的现实,想想为什么电台能够重生就知道需求有多大。
于是,“娱乐+导航”已经成为汽车的标配,大的车厂都有自己的车载系统和应用,甚至还树立起有呼叫中心的人工服务品牌,可惜,这些跟互联网那些创意无穷、总能挠到用户痒处的应用相比,还是弱爆了。其他的不说,就拿那坑爹的文字输入和单调的POI数据就可以看出差距有多大。
这给了互联网公司机会。
Google ,且不说其终极武器“自动驾驶”,其打造的Google Map和Google Now已经基本可以替代现有的车载系统,只不过现在仅是放在手机上,但Android进入车载系统只是个时间问题。
苹果, Siri Eyes-Free给出了过渡性的方案,车载系统通过和手机相连来获得语音搜索和导航服务,而iOS 7汽车版的推出更是实质性的一步,直接进入汽车的系统,提供地图、导航、语音控制、电话、信息及音乐等功能。
国内公司也未落下。和Google一样,百度基于其信息的搜索和聚合能力,也具备完善的地图、导航、语音搜索、音乐等产品线,还联合福特推出过实验性的基于表情识别的防疲劳驾驶应用。昔日车载应用的主要提供商高德,被阿里纳入旗下后,除地图和导航能力外,还具备O2O的信息搜索能力。
竞争的需要,让宝马、通用、福特们都纷纷俯下身段、敞开大门,热情拥抱互联网。而此时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做好了占领车载应用的准备。
产业之变:车商造硬件,应用交给互联网
百年的汽车产业模式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汽车本身(或者说硬件)是一个封闭而全面的产品,车载系统也是完全依附于汽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购买了一辆车,这些就是一个整体,不会因为你的喜好而可以更换,而每次升级往往要付出昂贵的成本。
直到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历史的规律又一次发生作用,硬件越强大,就提供了越多应用的可能,就越需要开放,就越需要软硬件分离发展。所以未来的趋势是,汽车提供硬件和接口,软件和服务由第三方应用商提供,各归各位,1+1>2,与手机走过的路线如出一辙。
当然很多人不以为然,汽车那么专业,行业里都是巨头企业。是的,当年诺基亚也这么想的,还有家电巨头,现在的潮流是,谁先合作谁占市场。当然,苹果这样能提供软硬一体化产品的极品公司也是必然会存在的,但是其应用层面也是开放的。
一旦形成这样的新型产业分工,汽车行业将翻开崭新的一页,人们在投资了强劲的硬件之后,车芯可以拆卸更换升级,或者根本就可以带着插入不同汽车,而汽车APP应用则从无到有形成巨大的市场。当然未来如何,有赖于两个行业的无间合作,想想现在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产业,到底是应用推着硬件升级,还是硬件在推着应用创新?
结合之美:看看能结出什么果子
打破行业之绊,必将释放出难以估摸的想象空间。比照智能手机行业,硬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前后摄像头、GPS、重力感应等,应用就能产出一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多么可怕。
单纯罗列一下已有的技术,看看汽车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会是怎样?
硬件厂商宝马、通用、福特们,可以有的硬件能力:
1、遍布全车的传感器。无论是车辆本身的信息,包括发动机、变速箱、ABS、胎压的监测,还是外部环境的信息,包括绕车一圈的雷达、车内外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日照高度等传感器。
2、多多益善的摄像头。包括车内和车外的,车内的摄像头可以追踪驾驶员的眼球,可以人脸识别和手势识别,可以探测乘坐的人数和位置,车外的摄像头前后左右都可以有,可以行车记录,也可捕捉在路上的风景。
3、运用了虚拟现实投影技术的车窗。
4、标准的车内设备控制接口:从娱乐系统、空调系统到驾驶系统,开放的程度取决于车辆想智能到什么地步。
应用厂商Google、苹果、百度们,可以有的应用:
1、地图、定位、导航等入门级应用。
2、语音搜索、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等入口级应用。除了那些平常的语音助理应用,在车上无聊了还可以来个K歌比赛,封闭的空间里尽情的高歌,或者收听一下网易轻松一刻,或者语音发条微博,听听人家的回复。
3、基于车辆的社交应用。除了WAZE那样基于手机报告路况和事故,还可以自动上传车速和车载摄像头自动拍照信息,这比手机更靠谱,当然社交不仅仅是交通,也可以“震一震”,震出周边无聊的车友。
4、基于车辆传感器和摄像头捕获的大数据处理,提供的各种智能应用,除了Google X的自动驾驶这类最终极的应用,比如基于眼睛开合的瞌睡检测这类有趣应用也是可以有的。
5、车辆控制层面的应用,远程控制、符合个人驾驶习惯的个性化参数等。
看看,光列这些已有的技术就可以让人激动不已了,以后不再一直捧着手机不放了,而是赖在汽车里不肯出来了,堵车的生活似乎也变得美好起来。
又想做好节目,又想吃流量,又怕上面问责影响结婚率,又怕嘉宾因舆论压力把事情搞大,最终只有一条路可走:把责任推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