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曾经国内的三大招聘网站,在中华英才网巨亏易主后,仅剩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智联招聘年年宣称盈利,但上市维艰,至今未果。行业招聘网站36人才、一览英才网,地方站群myjob、五亿招聘站群,还有SNS模式的天际网等各路黑马疯狂杀出,却未见谁真正突出重围。
业内人士在困惑,投资人在疑虑,招聘网站曾经风光无限,如今竟成了烫手山芋。那让我们抽丝剥茧一番,看看招聘网站为客户都做了些什么?
16年挣扎至死,服务模式未曾改变
1997年,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相继成立。其首创网络招聘之先河,颠覆了人才市场求职主渠道。伴随互联网的崛起,这些网络招聘平台轮番上阵,个个风流。16年后,这两家网站首页依然涛声依旧,其结果一家倒闭,一家被资本操控,垂死挣扎,年年号称实现盈利。直到死掉的那一天,中华英才网都没有改变服务方式。
招聘网一条道走到黑,你永远看到的是首页广告展示、个人注册会员—投递简历、企业注册会员—邀请求职者面试,然后互打电话,互相抱怨:求职难,招聘更难。
不仅智联,英才,51job,国内所有的招聘网概莫能外。
盈利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纵观国内各大招聘网、地方人才网,主要靠收取企业会员费,无非是月会员,季度会员,年会员。再华丽一点的玩法,就是各种换汤不换药的套餐,会员+简历+广告位,千篇一律。当所有的同业都是如此的时候,居然没有一家在真正做服务,不过,这种模式的招聘平台,该怎么做服务呢?还真伤人的脑筋。
盈利模式单一,产品单一,销售模式单一。人海战术营销,分类消息与人才网并列第一,分类消息中最火的栏目,居然还是招聘产品。据说,很多公司的前台文员一听到来自招聘网的电话,就想直接挂掉。如此高尚的职业领域,却让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没有任何职业尊严。
如果你同一天都能接到10个电话都向你推销一模一样的产品,是谁接了都想挂掉。
买流量,卖流量,成本高企
招聘网,曾经位居国内网络广告投放前三强。一个营收不足百亿的市场,居然贡献了百度推广最大的客户利润。疯狂的流量转换游戏,一份简历的成本在5元,到手后,号称可卖出500元,貌似100倍的利润。实则不然,你能卖出多少?那些无效简历,谁来筛选?如此粗放式的服务,已经让HR苦不堪言,成为简历的奴隶。不管你能卖出多少,哪一天你停止了广告投放,就不会有求职者再来了。
求职者是最没有忠诚度的用户,如果不找工作,还来你这个招聘网做什么?一个毫无粘性可言的招聘网站,只有通过不间断地广告投放,才能汇聚分散在各个角落的求职者,你哪一天停止推广,哪一天你的流量就锐减。
所以今天,你看到了以招聘为关键词的网站,在各大搜索引擎的疯狂投放,还有联盟广告,导航站,你看到最多的还是招聘网的宣传。
求职快乐吗?如果有这么一款产品,我想真的要逆天了。
服务水平低下,猎头服务昂贵
招聘平台,不管是招聘网还是人才市场,都将服务重心转向了买单客户——企业。鲜有人真正关注求职者。费尽心思,斥资导入求职者,来了以后却又不闻不顾,令人匪夷所思。
企业付费是来招人的,我们应该服务好。可是,求职者没有归属感,毫无希望的盲目注册,盲目投简历,漫长的等待,这种状态,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所谓了。如此循环,企业还能招聘到想要的人吗?HR的邮箱都被盲目的求职者塞满了,看都不想看。
我们再来看招聘网提供的服务:开通权限、上线广告位,完毕。没有招到人?好吧,给你开通系统匹配功能,自动投递简历,完毕。还没有招到人?那我个人给你推荐几份简历吧,完毕。这是服务吗?这不是,这是赤裸裸的销售行为,让你把简历点数耗完,让你招不到人还要继续购买。
众所周知,真正有价值的招聘服务,是猎头服务。而猎头服务招聘一个人,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我招聘一名普通技术员我至于吗?
在企业所有需求中,只有对人才的需求,是企业愿意不惜成本的。而不惜成本是个伪命题,不惜成本,何谈利润?
最庞大的优质客户需求,招聘网服务商继续迷瞪
庞大的供需市场,一方面招聘单位对人才的渴求,对人力招聘的需求持续高涨,另一方面求职难却在不断加剧。这是个什么命题?这绝不是说信息不对称就能解释的。创新不足,经营模式单一,服务水平低下,效率缓慢,成本高企,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禁茫然。
企业持币待购,不惜成本,人才隔渠相望,却似远在天边。真希望这人才就是个商品,咬咬牙,多花点钱,买了得了。
我们的招聘网站精英大佬们,你们真的老了吗?来点新花样,让我们刺激一下吧。
一边说自己家境一贫如洗,母亲负重,父亲巨债,弟弟还在上小学需要交学费。一边说我自力更生赚的钱一年20次旅行见世面怎么了。不怎么了,你连自己家的疾苦都视而不见还谈什么见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