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目睹母亲车祸受惊吓5天后身亡 母亲带3岁娃公园散步被4条恶犬按地撕咬 夫妻玩闹时妻子黄体破裂
早些时候,有一位做空气检测的朋友对笔者描述了这么一个观点:“硬件创业团队不要跟服务类型的平台和App合作,因为这是饮鸩止渴。”
坦白说,听到这句话后,笔者很久也没有缓过来,这观点的确让人费解。
不管是服务类型的平台还是拥有庞大用户的App,得益于长时间的积累,他们手中拥有比较大的流量资源,对于智能硬件来说是非常天然的曝光渠道,甚至帮忙赢得一些订单。
这对于缺乏销售渠道的硬件创业团队来说,好不容易把产品打造出来,得想尽办法把产品推到消费者眼前。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先上众筹/预售引起媒体的关注,然后再转向京东、天猫这样的大型电商平台。如果机缘巧合的话,他们还会跟一些“超级App”合作,也就是上个段落所描述的情形。
表面上来看,这对于硬件创业团队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提高竞争力,拉开同行之间的差距。
那这些付出流量的“超级App”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呢?
借助于智能硬件,“超级App”的数据触点变得更多,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这样一来,这些App有机会自动获取更多的有用数据,并借助它们来优化业务。
从长远来看,如果这种合作是平等的话,自然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笔者发现了一些不对等的情况。
去年9月,某女性应用跟国内一款智能秤合作,引起不少媒体的关注。那时候双方都愿意提及对方的名字,各取所需。到了年底的时候,该女性应用的负责人表示要做自主品牌智能硬件。
今年开始,他们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对另一个合作伙伴的描述似乎有点回避,仅描述为“可以检测紫外线强度的硬件”。
虽然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合作协议是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断定的是,这家硬件创业公司已经变相沦为“超级App”的管道,帮助它们收集数据,正在失去自身的品牌效应,甚至变为一个卖货的。
对于想做品牌的硬件创业团队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他们并没有被对手干掉,而是被合作方以流量为诱饵,削去了他们依靠制造生产优势所换来的缓冲时间。甚至到了合适的时机,他们随时被合作方一脚踹开。写到这里,还是引述一下那位朋友的观点:
“硬件创业团队应该利用自己在供应链的经验优势来换取时间,进而提升自己的软件服务能力,最终才能形成所谓的智能硬件3.0的说法。那些做品牌的硬件创业者都应该立即和超级App撇清关系,否则只能变为增加App估值的工具。”
虽然笔者并不认为硬件创业者要立马跟超级App撇清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合作更应该建立在平等的条件下,至少彼此要突出对方的品牌,而不是别有用心地把其中一方隐藏起来,让智能硬件合作方沦为自己的管道工具。
高端的猎手通常以猎物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