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2015年1月21日,微信朋友圈多了一个微信团队发布的注明推广的朋友圈,也证实了微信广告的存在,从微信公众号中添加广告进行试点,这次微信用朋友圈推送广告的方式,继续探索微信的商业化运营。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讲,广告其实是在做产品时,所不想去触及的,因为产品经理都有一个理想化存在,而往往不得不因为商业而进行妥协,我无法知晓张晓龙对微信广告的态度,也许不甘,也许无奈,也或许是主要的支持者。但不管怎样,微信朋友圈的广告还是来了。
其实对朋友圈的改革和商业化运营,应该是腾讯或者说微信团队一直在考虑的,但却一直没有进行下手。其主要是因为朋友圈的私有化程度太高。
2012年4月19日微信更新4.0版本,推出了朋友圈,却没想到一下火了起来。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日常微信使用中,76.4%的用户会查看朋友圈动态或进行分享,这一比率要比微信核心的社交功能高出进10%(文字交流占67.0%)。
按照目前每月4.4亿的活跃人数来讲的话,朋友圈的PV可以在网站的排名中占据前列。这么高的PV,就这样浪费了,微信自然不会这样下去,但由于朋友圈的私有化程度太高,加之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查看与被查看,因此,在从用户角度来讲,朋友圈具有超高的隐私权和自主权,可以发表一些关于自己的哪怕涉及隐私的信息,又没有好友之外的人进行打扰,这或许是朋友圈这个高PV的理由之一。
在微信入口级功能,在尝试失败也好,成功也好,逐渐搭建起来后,微信的公众号,也在微信开发JS-SDK接口的利好和引导下,逐渐开始按照微信规划的道路发展变化着。而唯一没有被利用的朋友圈,自然会进入微信商业化的眼中,或者说一直在眼中,只是没有被开发而已。
在商业化运营道中,广告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话,可以财源滚滚,运用不好,就会伤到自己。但在移动互联网,在社交领域,似乎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微博算是移动社交领域的先行者,也是商业化的先行者,在阿里巴巴入股微博之后,微博页面中,逐渐出现了淘宝、天猫的广告,被视作微博商业化的开端,然而,尽管得到了广告费,却失去了用户和访问量。当然,微博的下滑,不能完全怪商业化的尝试,微信的出现也抢占了微博相当多的用户。不管是商业化尝试的失败,还是微信的抢占用户,最重要的是两方面。
第一,微博的用户粘性不足,用户对于咨询的需求,不如对社交沟通的需求强烈,因此微信推出后,可以迅速抢占微博的用户;
另一方面,用户对广告的抵触心理,不同于其他领域,社交,在用户的心理,有强烈的隐私性、私有性,因此,一旦有广告的推送,用户会感觉到自己的隐私权、私有性遭到侵害,增加了抵触情绪。 而对于非广告的商业化,不管是微博会员也好,还是微信、陌陌的付费表情、游戏,比较符合社交领域对用户需求的解读,因为在社交中,用户希望表现出与众不同和优越感,因为会员和付费表情,完全可以实现,而游戏表达了用户的攀比的心态,自然也会成功。
那么朋友圈插播广告,在用户看来,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这是选错了方式,那正确的方式呢?
如果在 新闻 中,出现朋友圈的 新闻 ,更多的是以什么情况下出现呢?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提到,微信朋友圈中的虚假消息问题。是的,这确实是微信朋友圈中的算是一个缺陷,由于微信公众号的火热,在带动自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虚假信息充斥在朋友圈中,由于增加了朋友的转发背书,因此,增加了用户受骗的几率,存在较大隐患,但在微信团队中,却没有将这个作为一个主要缺陷进行去解决,在出现 新闻 报道后,只是简单的发表声明,一方面来撇清自己的关系,另一方面建议用户增加辨识度。在微信团队的微信群中推送一下相关信息,却无法有效的传播到用户手里。
如果说,将微信团队的定位换一下,换成一个类似于真是存在的微信朋友圈账户,或许就大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推送广告的话,就减少用户对于广告的抵触情绪了。
具体操作是,微信团队,作为一个微信客服一样的角色:
1、可以推送澄清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虚假消息,用户如果发现有虚假消息,也可以发给微信团队这个账户,进行举报,以此来减少虚假消息,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2、推广优秀的文章和微信公众号,以此来增加优秀微信公众号、优秀博文的曝光度,增加朋友圈内传播文章的可阅读性,增加用户的粘性;
3、微信的一些 新闻 。推送一些关于微信的相关消息;通过了以上几项的铺垫,用户增加了微信团队账户的信任感和阅读习惯,再增加广告的话,也不会对用户隐私权的伤害,减少用户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增加了类似于微信客服这样的一个角色,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用客服加用户的方式,来杜绝虚假消息,还朋友圈文章的清洁度。
不管是微信,选对了方向,选错了方式也好,选错了方式也好,目前市场,还给微信留了不长的试错的时间。一方面,微信对用户的粘性较高,短期内不会出现用户量和活跃数下降的趋势,甚至还有可能增加;另一方面,市场是还没有出现对微信能够造成足够影响的软件,不管是易信、来往还是陌陌等社交软件,目前还无法撼动微信的地位。
正如互联网的一项定律,打败雅虎的不是下一个雅虎,而是谷歌一样。打败微博的不是下一个微博,而是微信,因此能够打败微信,也不是一款以社交沟通为主的软件。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圈,没有常胜将军,留给微信试错的时间也不是特别的多。
不冤枉一个好企业,也不放过一个坏企业,还是先等等后面的结果在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