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了。马云摇身一变成为中国首富,阿里巴巴的员工们也都因为持有公司股份而身价百倍。阿里的成功不容质疑,不仅仅是因为马云是个有想法有毅力的领导者,更是因为中国十几亿的人口基数所造就的购物需求和随经济增长日益增强的购买力。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潜在消费者群体,电商怎么能仅仅满足于贩售?
电商做社区是一种趋势,也是扩大产业链的捷径。就笔者的生活经验来说,在进行网购时,相较于卖家的宣传,人们通常更相信下方买家的评价,作为产品的共同使用者,更容易引起共鸣。商城为买家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则是既方便买家做购买决策又帮助卖家促销的双赢之法。
学会把消费者变粉丝
在克林顿全球倡议年会上,马云说,“阿里巴巴70%的买家是女性,55%的卖家是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消费方式通常是情感型消费,对价格更敏感,也更容易冲动消费。同样,女人们是感性化的,她们更加容易因为一个情感性的理由去迷恋一个品牌。举个例子,保健美容零售商屈臣氏,利用会员制由线下发展到线上,形成了完整的消费生态。也许去屈臣氏购物的消费者们有一部分是驻店品牌的粉丝,但是笔者相信,更大一部分一定是屈臣氏这个品牌本身的粉丝。既然要关注女性的价值,不如给女人们一个分享购物体验的讨论区,让她们聚在一起变成商家们的脑残粉。
死忠粉谁都需要
似乎从小米成功开始,粉丝经济的光芒掩盖了一切传统营销方式,经营者们也都意识到了粉丝的煽动性,大批粉丝病毒式的传播能帮助一家企业、一款产品迅速成功。要说把控舆论,小米社区算是个中翘楚。用黎万强的话说,小米营销的成功之道在于参与感。笔者认为,参与感这三个字也是建立在关注粉丝、关注用户、关注潜在客户价值的基础上的。电商社区的价值在于讨得用户欢心的同时也做了营销,于无形中聚合潜在消费者,形成口碑营销效果。
电商社会化的成功案例不少,比如美丽说、蘑菇街,为卖家和达人们搭建分享女装搭配的平台。购买欲不会凭空产生,实际上很多MM是不愿直接去淘宝网购的,而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搭配会给予她们充分的购物动机。
电商粉丝社区不光要建,还要运营得好。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只有近乎(spacebuilder)社区系统推出了粉丝社区解决方案,不仅提供平台搭建服务,还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这个难题。尽管方案的运营成果还有待调研,但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每个成功者不都是从默默无闻开始的吗?
记得微博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是这样的——
1998年马化腾开QQ,让你注册,你不注册,现在一个5位数QQ好几万;2003年马云说开淘宝不要钱,让你开店,你不开,10年间淘宝创造了无数亿万富翁。
如今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扩散,粉丝经济和参与感时代到来了,让你做粉丝社区,你不做。结果你懂的……
(作者:小然;微博:http://weibo.com/2838123105/)
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调查的事情,就算这个段子是假的,生活当中也处处在发生类似这样的真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