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讯:[趋势网特约作者 anita_tong]
“高配低价”的网企手机
继阿里巴巴、百度、奇虎360相继宣布推出智能手机后,日前网易又宣布进军智能手机行业。网易公关总经理刘有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对于网易是否造手机一事不予置评,但同时表示不希望让竞争对手知道具体细节。
尽管网易手机“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其他互联网公司已经大张旗鼓地推出(或参与推出)智能手机。阿里巴巴的“大黄蜂”“小黄蜂”手机,百度的易平台手机、云智能手机,奇虎360的“华为闪耀”……一时间互联网大佬们似乎都患上了“手机强迫症”。
记者采访了解到,“高配置、低价格”成为当前亮相的网企手机一大特色。小米手机青春版,1499元;奇虎360“华为闪耀”,1499元;阿里巴巴“大黄蜂”,1499元。更有跌破千元门槛的:阿里巴巴“小黄蜂”,699元。
专家指出,以软件见长的互联网公司频频涉足硬件终端,其“醉翁之意”并不在手机,而是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通过二次开发来绑定自由服务以争取到更多用户。工信部专家陈金桥认为,“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卖终端、卖手机是次要的事情,主要目的还是借手机内置自己的网络服务。”
网企造手机还要闯几道坎?
随着各网企造智能手机相继登场,国内市场新一轮手机热开始升温。然而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在享受新鲜感的同时,不少用户开始抱怨网企手机的不足,比如,做工粗糙、玩游戏发烫、经常死机、自动重启、售后服务跟不上……尽管还是新生事物,但网企做手机的软肋已经开始引发业界思考。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微博)曾在其微博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绝大部分会失败,并给出7大理由:两个产业差别巨大,企业基因不同;绝大多数互联网品牌对手机不但不加分,还要扣分;不以用户需求为使命,以嵌入自己服务为目标,无法得到用户口碑;不愿意嵌入用户爱戴的竞争对手服务会被诟病;用Android打造封闭iPhone式高利润封闭产业链是不现实的;在内部项目评估中,这样不赚钱不主流,而又要花大钱的项目,很难得到足够资源,会被主流项目挤压;强大如谷歌 (微博) (Android的拥有者)做手机也曾失败。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同样不看好互联网公司进军智能手机领域。“手机和互联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手机是硬件产品,淘汰率非常高,毛利率低,一旦形成库存,会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互联网企业往往采取电商方式销售,售后服务将是一大考验。”
王艳辉认为,从市场消费习惯看,消费者往往更看重手机本身的使用体验。网企做手机往往采取与生产厂商合作的方式,不一定深层次触及手机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其唯一的优势就是服务,而其提供的服务能否“拴住”用户还是个未知数。
用户体验决定成败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将在2012年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大的市场。尽管市场需求庞大,但产业高地已经被谷歌(安卓)、苹果占据,亚马逊公司也正在挟云计算之势而待发。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集体投“机”恰恰折射出产业变革时代的一种危机感。
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巨头分食全球移动互联网蛋糕之际,中国网企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推广应用服务,进而争夺更多移动互联网产业份额,不失为一条突围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更应重视通过真正的创新赢得用户,而不应一味借助低价和炒作吸引眼球。
王艳辉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军智能手机正处于探索阶段,初期的成功和失败不决定未来的走势,对于企业而言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谁能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胜出目前判断为时尚早,但未来的赢家肯定是那些通过智能手机为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带来真正增值的厂商。成功的关键在于,网企借助智能手机提供的服务能够形成多大的用户黏性,以及形成用户粘性后这种服务的盈利能力有多强。
易观国际分析师路理彬认为,用户体验仍是决定智能手机命运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大手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苹果iPhone手机的热销就是明证。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在细分终端市场,竞争者较少,利润率也较高。企业应更加仔细地研究用户需求,在细分市场上下工夫。
电信专家陈金桥建议,国内企业可以在应用环境、中间件、系统改造方面下工夫,开发出一些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应用系统。在安全保障、易于用户使用等环节进行创新。
对于金钱方面,白纸黑字盖章才有法律效应,就算是真有口头承诺的录音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