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讯:
情侣亲密时酒店房间遭两男子闯入 前中国体操队员吴柳芳转行擦边女主播引争议 普京签署法律:赴乌参战免债
“已经7年了,每年孩子生日之际,我却奔波远方。骨肉分离的痛楚,总是遍遍品尝!”这是一个普通打工者微博里的文字,3月3日是孩子的生日,但父母等不到这一天就要离家外出打工。
“爸爸,我生日的时候你还能来看我吗?”爸爸摇摇头,孩子又问:“妈妈呢?”“也来不了。”面对泪流满面的孩子,父母也只能咬咬牙说声“对不起”。
过完农历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农民工返城的高峰,在享受短暂的相聚之后,许许多多家庭都不得不再次面对这种无奈的中国式别离。
微博里那份伤感的父爱
“今日又将北上,内心却总难以平静,再过几天就是儿子11岁的生日。已经7年了,每年孩子生日之际,我却奔波远方。难忘去年燕赵都市报采访时(本报2012年11月27日报道《留守孩子,在缺憾中成长》),电话那头孩子泣不成声渴望亲情的迷茫。骨肉分离的痛楚,总是遍遍品尝!”
这是一条来自@赞皇田村郑的微博,微博的主人郑国江,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他还是两个留守孩子的父亲,大儿子郑孜涛在赞皇凯星小学五年级读书。
2月27日,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第二天,郑国江背上行李出发了。3月3日,是儿子郑孜涛的生日,但郑国江不能再等,老乡已在保定联系好了活儿。
儿子,爸爸对不起你
2月28日,郑国江到了保定的工地。3月1日,妻子也要走,去新疆嫁接红枣树。电话中,跟记者提起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郑国江努力地想压抑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我也想陪着孩子过个生日,但是实在做不到,父母年迈,父亲又有病,两个孩子也需要花钱,我和爱人必须出来打工挣钱。”
郑国江说,2月26日下午,把儿子郑孜涛送到学校,他转身准备离开的刹那,孩子问他:“爸爸,我生日的时候你还能来看我吗?”郑国江摇了摇头,孩子又问:“妈妈呢?”“也来不了。”郑国江说完这句话,儿子立刻就哭了,郑国江转过身,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让孩子从父亲的坚持中得到力量
2月27日离家那天,郑国江把对儿子的歉疚写进了微博。多年来,郑国江已经习惯了把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孩子的牵挂,都写进那些或温暖、或感伤的文字里。“从小我就喜欢文学,但是上完初中,就再没有条件把书读下去。我出来打工,就是要挣钱让孩子不要因经济困难辍学。”但这些年,郑国江一直没有放弃他的文学梦想,每天晚上,不管干活儿多累,他都会坚持读书或者上网。他说,他给不了孩子优越的生活,甚至给不了他们最起码的陪伴,但是他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的父亲消极度日,没有希望,没有方向,“我要让孩子们看到父亲对梦想的坚持和为家所做出的努力”,他说,这或许是一个打工者父亲,能够给予孩子的最积极的影响和力量吧。
学校不会让孩子孤独
通过微博,郑国江记录着一个打工者的无奈和感伤,奋斗和坚持,通过微博,也让他获得了温暖和感动。郑国江那条带着一位父亲伤感和歉疚的微博,经本报新浪微博@燕赵都市报转发后,得到了回响。
赞皇县筱山书社的王凯旋计划为郑孜涛和凯星小学留守的孩子们拍摄一些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让在外打工的父母能看到孩子们的情况,减少些牵挂和思念。
赞皇凯星小学校长曹增利也看到了这条微博,他立即与郑国江取得了联系,让他放心,学校不会让孩子孤独。曹校长说,“我问了郑孜涛的生日愿望,他说上次学校几位留守孩子去了石家庄科技馆,他特别羡慕,也想去,正巧石家庄81中邀请我3月1日去给孩子们做个讲座,我把孜涛带上,帮他圆了这个梦。”
曹校长的电话让郑国江特别感动,但打工、留守依然继续,它所带来的这种中国式别离并没有结束。 来源:燕赵都市报
应该保护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