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微博|微信)讯:创业是每个人的追求,却很少人可以从小做起,踏踏实实地像我们展示一步一个脚印的力量。刘备的人生信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当下创业狂热者最需要的精神,也是这篇文章从创业角度阐释刘备发家事迹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多年以后,刘禅站在邓艾的大军面前,准会想起那个阅读父亲留给他遗诏的遥远下午。 当年在白帝城永安宫内,刘备已经衰弱到无法执笔,他想发条微信语音,可手机还没发明,只好口授一份遗诏。于是,诸葛亮、李严和他的小儿子刘永在旁边恭敬地等着,等着这位颠沛半生的君主发表临终遗言。 刘备的脑子里有无数的话想说,但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刘禅这个儿子。就像所有的老父亲一样,他很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一次传授给他,让他可以完全领悟,保住自己辛苦打下的这一片基业,稳稳当当地当个帝二代。 可是,这位老人的一生经历太丰富了。什么仗都打过,什么势力都混过,什么地方都去过,戎马一生,颠沛流离,完全可以写一本叫《我的奋斗》的成功学传记。而在当时,要在短短的时间,把人生做一个总结,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怎么办?刘备的脑子飞快地转了一下,决定只说一条人生箴言——这条箴言,应该是他这一生最重要的领悟,是支撑他从涿县一步步走到益州的关键因素。 他思索了一下,缓缓开口,说了两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谁也没想到,一代枭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卡耐基,说出这么两句心灵鸡汤一样的话,要太子做一个好人。 这是刘备对刘禅的临终赠言,也是对自己一生的盖棺论定。他这一辈子,若不是靠着这一句话,绝不可能走得这么远。刘备闭上眼睛,思绪飘到这几十年里的种种片断中去。 我,要做一个好人。 他年轻时,可不是这么想的。那时刘备的理想是:“将来我要坐羽葆盖车。”羽葆盖车是皇上专用的,这个志向既反动又远大。不过刘备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钜万的身家。曹操、袁绍这些富二代官二代到处当游侠飙车时,他只能靠织草席、编草鞋为生。 这时候第一位好人出现了。刘备有个同宗的叔父,叫刘元起,替他交了学费,与自己儿子同等待遇。这个善举,让刘备结识了卢植、公孙瓒等一批名士,终于摸到一丝击破职场天花板的可能
说不定就是这一次契机,让刘备意识到:我别的硬件条件竞争不过别人,但我可以试着做一个好人。一个好人的标志,是去做善事。无论善事有多小,总会慢慢影响到其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刘备的发展规划。 他的原则很简单,三个字:“善下人”。具体怎么善下人,史书没提,可能是事儿太小了,但效果斐然,在各界赢得广泛好评。大家都喜欢跟刘备结交,在家乡声名鹊起,广为人知,甚至还成功从中山豪商那里拉到了第一笔风投启动资金,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然后刘备就像现在的热血青年们一样,开始创业了。创业期间,刘备对自己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若要把事业做大,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个原则。他被任命为平原县令那段时间,在城里溜达,一屁股就坐到百姓的破席子上,跟他们乐呵呵地聊天,一点不嫌弃;跟那些百姓在一个饭盒里抓饭吃,根本不挑拣。我猜如果那个时代有广场舞的话,刘备也不会介意去跳上一段《小苹果》——哪怕他有多不喜欢。 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刘备起起伏伏,颠沛流离,也干了不少矬事,可“善小”这门功课,却从来没耽搁过。时有传言:“刘备逃亡一千里,好事做了一马车。”无论他如何狼狈,大家对他态度都不错,从袁绍到曹操,从刘表到孙权,都给刘备发过好人卡。而且他身边总有一群忠诚的伙伴,无论时局如何艰难,始终不离不弃。 “我什么都没有,能依靠的只有人品。”刘备每次逃亡前,大概都在盥洗室里对着镜子如此呐喊道。
刘备的思绪飘回到永安宫中,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自己的这一番苦心,刘禅能不能听懂。他转动脖子,多看了一眼,略微放心了一点。 至少诸葛亮是听懂了。刘备放心地闭上眼睛,露出他这一辈子最后一个表情符号:(×_×)
一旦有了量词,就具象化了,洛杉矶还存在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