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网 > 资讯 > 正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敬请通知移除
摘要: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在25日的记者发布会介绍,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已经印发好,养老金入市蓄势待发。中央近年来大力推动养老金改革,包括施行企业与事业机关退休人员养老金「并轨」和促成养老金「入市」。
海警按一个中国原则环台岛执法管控
网友:最近两年,措辞越来越直接了,直接已经定位了,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男子在山姆采购550万元商品遭冒领
网友:在山姆能买500万,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黑心食品厂用臭蛋做网红蛋糕
网友:我有个朋友一般看到网红两个字样的东西,都选择了坚决不买。
女子拔牙后坠亡事件后续
网友:相当于这个检查,然后放三个月假?然后继续上班了,没有这回事了?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曼谷在建高楼倒塌1人死亡43人失踪
网友:多少人幸苦几年建造的高楼一秒就化为灰烬,人类在天灾面前还是太渺小了。
喜茶被投诉 23元奶茶30块冰
网友:不能选去冰吗?加冰化开后会冲淡味道。

趋势网(微博微信)讯:推动养老金改革的原因,实是迫于国家财政难担负越来越沉重的养老责任。人口红利渐渐消失,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养老金「并轨」也好「入市」也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笔者认为,需未雨绸缪,尽早审视人口政策,国家已经「未富先老」,要谨防「后继无人」。

从「政府来养老」到「自己来养老」

网上有关于「养老」的段子流传,从80年代宣传「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到90年代「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后来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而最新的版本变成了「以房养老」。民间对养老金的焦虑不是没有理由的。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很长一段时间延续「现收现付制」,即在职一代向国家缴交的养老保险金用来支付退休一代的养老金。但这一制度造成无法应付通货膨胀等变化,且企业、国家完全负担养老保险的做法亦不够科学灵活。特别对国家来说,老龄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却面临下行压力,养老金对财政的依赖大大提升,负担尤其沉重。

1997年前后,首先由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始,引入个人缴费的制度。而事业机关则是到近年才并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国家财政不再完全负责为公务员缴交养老保险,公务员个人亦须缴交,这便是「养老金并轨制」。虽然这样的转变革除了一些弊病,但对老百姓来说,从无需支付养老保险到自己花钱养老,心里落差无可避免。而国家为了对付未来劳动力缺失的隐患,还出台政策延后退休年龄,落在百姓眼中无疑是又一道「苛政」。

现收现付 入不敷出

根据《社会保险法》中提到的“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过去18年间,财政对养老金补贴累计达36533亿元,从1998年的24亿增长到2015年的4716亿。数字在近几年增长得尤为明显,事实上,2015年财政补贴养老金数额比4年前的2011年整整翻了一番。人社部《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比上年增长16.6%,但支出增速足有19.7%。不仅数额上入不敷出,收入增速也追不上支出增速。

养老危机其实是人口危机

近两年,财政部长楼继伟亦说:「不能把(社会保险)缺口留给公共财政,实际上是留给其他纳税人。否则不仅不公平,也带来公共财政不可持续和国家治理的危机。」可见国家对养老保险入不敷出的问题亦有重视。事实上,无论养老金并轨、养老金入市还是延长退休年龄,无一不是为应对这项危机出台,对缓解财政压力亦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但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年来,包括易富贤、蔡昉在内的多位人口学者纷纷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制约,而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数量则会逐年上升,甚至可能超过青年人口。届时,再由年轻人辛苦创造的社会价值去补贴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十分不合理。

中国的养老危机,事实上是人口危机,这也是西方福利社会遇到的难题,不同的是,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形成并不是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计划生育有关。如果国家有足够的青年劳动力,创造足够的社会财富,缴纳足够的退休保险,国家便会有足够的能力去支付退休老人的养老资金,弥补未来因养老保险体制不完善产生的问题。趋势网

东部战区视频中台湾街景清晰毕显
网友:一直以为他亲爹对他一无所知,其实他亲爹早就把他的一切摸的一清二楚了。
男演员赵骏亚承认家暴
网友:明星艺人也好,普通素人也罢,大打出手都是不对。
小米汽车回应
网友:这是我最欣赏小米的一点,你骂他他会回复。
药店为KPI求药贩子来套医保
网友:一个药店还要求KPI,难道希望百姓天天吃药吗。
女生被前男友杀害5年后仍无法安葬
网友:真是离谱的世界,生前和生后都痛苦。
缅甸当地华人:估计伤亡非常严重
网友:缅甸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天灾面前无国界。
  感谢各大网址导航推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