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事记》的记载,从百济来日的和迩(王仁)向应神天皇献上十卷《论语》、一卷《千字文》,此即是汉字在日本传播的开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时间就是在四世纪或五世纪左右,但现在却认为《古事记》的这段记载并不可信。因为《千字文》成书的年代是在六世纪。
但如果说汉字是在这之后传入日本的话,也未必讲得通。①证据就是江户时代福冈县志贺岛上出土的著名金印(②在江户时代福冈县志贺岛上出土的著名金印给出了有力的证据)。众所周知,金印上刻有“汉倭奴国王”这几个字。这种金印是中国汉代的官印之一,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将其赐给汉倭奴国王。
关于汉倭奴国王是谁的问题,大家说法不一,不过可以准确地说,汉倭奴国应是当时日本列岛诸多王国中的一个。《汉书地理志》中写道,“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从这段记录可推测出,在大和朝廷统一日本以前,日本列岛处在多国分立的状态.
这些国家中有一国叫“倭奴国”,东汉光武帝把官印赐给了倭奴国的国王。由该史实可知,在当时接受金印的地方,已经存在能够阅读汉字的人。也就是说,早在大和朝廷统一日本之前,日本就已经有能理解汉字的人了。
据石川九杨所推测,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
谈及日语与汉语(汉字)之间的关系时,人们普遍的看法是,汉字是在古代日语体系形成之后传入日本的。在大和语言为口语、汉字为语言载体的基础上,日语书面语得以发展。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古代日语便以口语的形式出现,汉字为其提供了书写方式,即文字载体。
实际上,笔者也持有上述观点,然而石川九杨则认为,事情并非那样简单。在他看来,汉字传入日本是在弥生时代后期,在那个时代的日本,全民族的通用语言还没有形成。同一样事物在不同地区,往往有不同的称呼。经过了很长时间,众多不同语言才逐渐融合成共通的语言。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汉字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确定,最初接触汉字的日本人也在汉字读音上模仿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着眼于汉字所具有的表意文字的特点,开始为每一个汉字对应日本固有的读法。比如“山”这个字按汉语读作“サン(sang)”,而日本人则用日本固有的读法“やま(yama)”对应“山”。
这样一来,在给各个汉字赋予日式发音的过程中,日语的标准读法也随之确定了.
在弥生时代,表示“山”的发音恐怕并不只有“やま(yama)”这一种,还有许多其他念法。但“やま(yama)”成为了汉字“山”的日式读法后,语言的标准化就得以确立了。不仅是山这个字,还有其他许多词语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日语整体逐渐形成标准语。
但对弥生时代的日本人而言,能掌握汉字的人还很有限,所以汉字对日本语整体标准化产生巨大作用的时期应该在弥生时代之后。石川九杨认为这发生在飞鸟时代到奈良时代之间。当时日本人大规模学习并引入汉字,使其融入日语,成为日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么看起来这学生还挺励志,赚了这么多钱去旅游,助学金才多少点啊。